第五百零二章 傳下去

九月初,直隸下了一場雨,秋雨之後天氣下涼,京師已有了幾分初冬的氣息。

坤寧宮西邊的紅墻之間,有一道門樓;一過門樓,外面就是西六宮。當今聖上登基不久,封的妃嬪不多,而以前太宗皇帝的嬪妃也搬走了,所以西六宮有些院子已空了出來。

因張皇後信佛,宮裏的宦官們便在西六宮挑了其中一座院子,布置成了佛堂。

簇擁在皇後轎子周圍的人,大多是宮女和女官。剩下的除了幾個小宦官,還有兩個太監:一個是海濤、另一個叫楊慶。

轎子到佛堂院子外的門廳就停了,楊慶立刻撐開傘,十分穩當地遮擋在轎子門外;海濤則拿了一條手感很柔軟的絲布墊著他的手腕,上前讓皇後扶著下來。皇後會下廚做一些家務,但她只會為聖上操勞,一雙手當然不能因為宦官的衣裳料子粗糙、而被絲毫磨粗了。

皇後被簇擁著走進門廳。海濤轉身下令道:“你們都在門廳裏候著,別亂出聲。”

眾宮婦道:“是。”

皇後先沒有去佛堂,而是沿著檐台下的廊屋,進了一間廂房。海濤下令楊慶去端茶,他自己則跟著進了廂房。

海濤待皇後坐定,便躬身上前道:“夔州城的內情,奴婢已問清楚了。說是叛軍守軍裏有個百戶,名叫李嘉明;他原先在重慶府當武官,後來跟著重慶衛指揮使徐華,投降了叛軍。但那百戶的一個親兄弟,卻在湖廣荊州這邊。

那時奉命西進的官軍水陸有五六萬人,都是荊州軍。不知怎地,官軍大將知道了百戶李嘉明的事兒,便派百戶的兄弟去詐降投靠,並傳話許諾李嘉明:以千戶職位、二百兩銀子的價格買夔州城。結果那叛軍百戶真把城門開了!”

“佛祖保佑我大明官軍。”皇後聽罷虔誠地輕輕念了一聲。

海濤附和道:“是哩,真是老天開眼!夔州那邊山多,大軍動憚不得,幸好靠內應很快攻下了城池;不然一待叛軍來援,怕是耗個一年半載、官軍也全然沒有辦法。”

皇後微微點了一下頭。

海濤見狀又道:“朝中文武都是這麽說的……漢王叛軍與大明官軍鏖戰,兩邊都是大明軍戶、說不定還有一些人相互認識,雙方的將士都很容易投降。因此咱們不能輸了氣勢!英國公這一回只要能贏湖廣大戰,叛軍縱是有數十萬人也無濟於事,兵敗之勢必定無人止住!”

“張輔雖是主將,但湖廣有數十萬將士,哪能是他一個人的功勞?”皇後輕聲說道。

海濤忙道:“娘娘說得是。”

皇後又道:“今日我要在這裏念經祈福。對了,上回鄭和從印度帶回來的佛珠,據說是佛陀(釋迦摩尼)用過的珠子、有法力留在聖物上,好像還放在坤寧宮。你去拿過來。”

“是。”海濤道。

這時太監楊慶在廂房外敲門,把茶送上來了。海濤便命楊慶侍候著皇後娘娘,他親自去坤寧宮取佛珠。

皇後張氏覺得,剛才楊慶已經聽到了佛珠的事。她便忽然問道,“鄭和現在何處?”

未料楊慶也是個很有心思的太監,馬上對答如流:“回娘娘的話,鄭和最近仍住在皇城裏,在社稷壇西邊的內宮諸監。管著宮裏宦官的司禮監,不準鄭和進皇宮。不過鄭和是先帝的心腹宦官,在司禮監和諸監宦官裏黨羽極多,對宮裏的事兒大多了如指掌。”

張氏不動聲色地問道:“你和鄭和有舊怨?”

楊慶忙道:“回娘娘話,奴婢原先不是司禮監的太監,是海公公把奴婢帶進來的;奴婢與鄭和幾未蒙面,更談不上恩怨。可皇後娘娘問起,奴婢便不敢有絲毫隱瞞、更不怕得罪人,只消忠於娘娘,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我聽你說起話來十分麻利,簡直是出口成章。”張氏微笑道。

楊慶忽然“撲通”跪伏在地,叩首道:“奴婢多嘴,請娘娘責罰!”

張氏好言:“起來,起來。我何時有責怪你的意思了?”

楊慶這才小心翼翼地站了起來,不過他似乎並未真正覺得自己多嘴,馬上又開口道:“奴婢聽說鄭和拿禮物送給娘娘,卻是覺得有些奇怪,他不是漢王的人嗎?”

張氏的臉色頓時一變:“鄭和一直是先帝身邊的近侍,他怎是漢王的人?”

楊慶愕然道:“奴婢以為娘娘知道的。”

張氏皺眉道:“你說說,那是怎麽回事?”

楊慶道:“早在‘靖難之役’前,太宗皇帝住北平,每次召見那時的高陽郡王,都是差遣鄭和去;二人單獨見面的時機非常多。除此之外,漢王身邊的宦官王貴,時不時還送給鄭和財物,早已結交……”

“這些事你聽誰說的?所言確實?”張氏問道。

楊慶躬身道:“奴婢早在燕王府多年,以前只是做一些粗活,不過時間長了便能發現不少事兒。王貴與鄭和曾有來往,乃奴婢親眼所見!奴婢在皇後娘娘跟前,絕不敢有半句虛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