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四章 匡扶社稷

不知為何,朱高煦對於那些表演走鋼絲的藝人、印象很深。許多人的表演,幾乎走完了全程,卻往往在最後幾步沒走好,前功盡棄!朱高煦對此常引以為戒。

回首近兩年時間。自雲南起兵,朱高煦若無沐府機緣巧合支持、想出雲南也費勁;後征戰四川布政使司,於雲貴川三省會戰,五一不是山高路遠、以寡敵眾的苦戰,老巢雲南府城幾陷於官軍之手;湖廣會戰,先擊吳高、後戰張輔,也是在財政枯竭、四川地盤受到極大威脅、毫無退路的關頭,容不得半點差池!

歷經百戰艱難,不就是為了推翻京師大敵,登上皇位?

因此在征程的最後關頭,戰爭雖然結束了,文鬥朱高煦也沒有松懈。名分還是要顧及的,道理也是要講的……饒是百戰不殆、再能打的人,亦總不能告訴天下人:我大明王朝打仗厲害的人就是皇帝罷?

朱高煦進京的第二天、正月二十二日,位於京師的大明中央機構,基本已被他控制。接下來要掌控諸省府、州縣,只能先控輿情;然後等登基之後,再讓他們奉詔。

一大早上的禮部大堂裏,文官薛巖、侯海、裴友貞等人都有黑眼圈,一個個直打哈欠。他們昨夜幾乎沒睡,一直在策劃朱高煦登基前的諸事,並寫了一些文章。

昨晚朱高煦在先帝靈柩前哭訴的“真相”,因是臨場發揮,不僅用詞不講究、中間也有一些經不起推敲的細節紕漏。諸心腹官員便連夜寫下來,經過了反復增刪潤色。

漢王府長史侯海是個秀才出身、文采能力一向平庸;裴友貞的出身和文采更差,他根本沒有功名,以前在漢王府、教那些大字不識的軍漢識字。

但幸好有薛巖臨時投靠過來,薛巖那可是洪武時期欽點的進士出身,這些大員不僅會理政,大多是文才風流。

當時薛巖反水,拿出審問先帝駕崩之事的密卷;又在九五飛龍殿全力支持高煦的言論、並帶頭號召大夥兒勸進。朱高煦這時非常缺文人,馬上將薛巖吸納進親信之中,策劃最重要的大事。

文章還加上了承天門外、當著萬眾文武將士的審訊詳情,將過程、證詞證據、以及驗明證據的方法,都寫了下來。

這篇文章,在二十二日諸衙門上值之後,便以邸報的形式,直接傳曉天下各地!

平時的邸報也須得皇帝批復,但這會兒便不用講究了,只要中央各部簽押,便能發出京師。“伐罪之役”的正義輿情,很顯然將能大體確定。

……禮部大堂外面,清早便鬧哄哄一片。無數京官除了處理一下必要的政務,甚麽也不幹,都跑到禮部衙門這邊勸進來了!

大明朝以孝治天下,用道德與先賢思想淩駕,補足律法維持秩序的不周全。道德非常重要,關系事情的正義性。

朱高煦昨日以雷霆手段,徑直站在道德的高度上,將皇太子及東宮黨羽打翻在地,實實在在地給扣上了不忠不孝的罪名!高熾的嫡長子、皇太子名分也救不了他。

眼下這局面,朱高煦在禮法上是穩操勝券,沒有半點懸念。

在職的京師文武,在永樂年間早就是支持燕王一系的人了,至少公開承認了朱棣的皇位;畢竟不公開支持的都被誅了九族。在燕王一系的皇子裏,嫡長子高熾被打倒,朱高煦從身份到功勞上,都是毫無疑問的皇帝最佳人選;更何況此時實力早已碾壓諸王!

所以但凡還想繼續當官的人,都跑到禮部衙門外勸進來了。此時此刻,如此作為是包賺不賠的政治正確。

勸進的表文,更是如雪片一樣飛進禮部大堂。

朱高煦和心腹文臣們都懶得看進表,反正無論說得多麽天花亂墜,都是一個意思。

朱高煦在後堂收拾了一番,在張盛陳大錘等人的立勸之下,他在紅色五爪團龍袍服裏面穿了一件鎖子甲,看起來有點臃腫。好在料峭春寒季節,他的樣子倒並不突兀。

諸侍衛將士、文官的簇擁下,朱高煦終於走出了禮部衙門。

只見千步廊中間黑壓壓一大片人,全是周圍衙署上值的京官。人們見朱高煦出來,又是一陣喧嘩,群情激動,大夥兒都七嘴八舌地請朱高煦早日登基、以正人心。

朱高煦心裏也表示理解。昨晚在九五飛龍殿,有點品級的文武官員都重新選擇了立場;只有朱高煦登基稱帝了,大夥兒才能完全安心。

“諸位……”朱高煦開口道。

這時一聲巨吼道:“別吵了!”

冷不丁連朱高煦都怔了一下,轉頭一看原來的淇國公邱福。邱福六十多歲的人了,沒想到嗓門還是那麽大!不過但凡做武將的,嗓門大是必要的本領之一,作用甚至比騎馬射箭更大;不然戰陣上喧囂吵鬧,軍令都讓人聽不清,怎麽統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