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三章 世界地圖(第2/2頁)

等了許久,在千步廊上的茹瑺先到了乾清宮斜廊。朱高煦叫他進來說話。

茹瑺是個文人,卻長得很魁梧,臉很大、臉上的毛孔很粗,大概有五十來歲了。茹瑺近前行大禮時,顯得很緊張。

朱高煦這才想起,這兩天不止一個人彈劾他:在‘伐罪之役’中,茹瑺經常為偽帝出謀劃策,堪為心腹雲雲。具體的內容朱高煦沒細看,反正知道茹瑺在洪熙偽朝十分賣力。

“平身,賜座。”朱高煦淡然說道。

茹瑺忙道:“臣謝聖上恩。”

朱高煦道:“茹部堂這麽站著,我說話還要仰起頭,脖子累得慌。”

茹瑺:“……”

朱高煦等他在一條凳子上坐下來,他也沒多少廢話,徑直說道:“彈劾茹部堂的奏章,朕也沒怎麽看,已經丟在宮裏當廢紙了,你別管那些事了。”

茹瑺的臉色頓時有點泛紅了。

朱高煦繼續說道:“記得朕做藩王、還沒去雲南就藩的時候,朕去茹部堂府上,是談過話的,你應該記得那件事。朕覺得茹部堂的眼界很寬,你對當時勢力已日漸滲透至西域的帖木兒論述,頗有見識。”

茹瑺握拳道:“聖上贊譽,臣不敢當。”

朱高煦問道:“朕今日找你談話,想問問,茹部堂對朝鮮國之事可熟悉?”

茹瑺謙虛地說道:“臣略有涉獵。”

朱高煦聽罷,便又問:“懷安大君是怎麽回事?”

茹瑺沉吟了一會兒,恍然作揖道:“朝鮮國李氏開國君主乃李成桂;懷安大君是李成桂的第四子、名叫李芳幹(樸氏口中賢惠翁主的爹)。”

朱高煦就是好奇樸氏的政治目的究竟是甚麽;同時也想了解此時朝鮮國的情況,這才想到問問茹瑺。

茹瑺道:“李芳幹原來的爵位是懷安公。洪武三十三年(建文二年),當今朝鮮國國王李芳遠、李成桂第五子,發動了朝鮮國第二次政變之後,做了朝鮮國國王;並削去了李芳幹的爵位、改封懷安大君,並流放李芳幹於濟州島養馬。”

朱高煦聽到這裏,恍然便大致猜到了樸氏的政治意圖。

樸氏家族與李芳幹一脈,應該是政治同盟,屬於權力鬥爭中失敗的一方。樸氏家族的女子來到大明朝,是在他們那個政治集團一敗塗地、毫無翻身機會、隨時可能被連根拔除的情況下,想尋求外援的一種策略!

這些套路,連大明朝太宗皇帝也幹過。最近那兩個滑稽裝作韃靼人的兀良哈部落,不就是“靖難之役”時期燕王府的外援?

朱高煦開口道:“李芳遠發動過兩次政變?這真是個能人啊。”

茹瑺點頭道:“聖上所言極是。實際上李氏第一次發動政變、取代前高麗國王氏之時,李芳遠的功勞也是最大的;至今為止,他已經謀劃過三次成功的政變,可謂手段老練。”

朱高煦問道:“李芳遠對我大明朝的態度如何?茹部堂有何見解,但說無妨。”

茹瑺道:“臣以為,新羅、高麗、朝鮮歷代最想要的地方,是遼東地區;高麗國王氏丟失王位之前,仍在調兵武力強占遼東地盤。

到了李氏掌權之後,李氏為了鞏固王權,遣使向大明稱臣納貢,禮數甚恭。李氏不是不想遼東,而是不能;李氏比前代王氏,更加明智了,他們認識到大明朝的強大,而今無機會奪占遼東,已然調整了向大明示好的國策。

永樂初,太宗皇帝繼位之後,大明與朝鮮的君臣關系更好了;乃因李芳遠隨使朝貢大明時,曾在北平燕王府私見過太宗皇帝。而今兩國君臣相待,正在全面修好。”

朱高煦用欣賞的目光看了一眼茹瑺,點頭道:“朕大致明白了。”

……茹瑺告退之後,新任錦衣衛指揮使張盛覲見。朱高煦把薛巖的密卷、全都交給了張盛,叮囑他好生保密保管;並命張盛細看了密卷之後,等高賢寧進京做了大理寺卿、便將密卷交給高賢寧,協助高賢寧密查先帝駕崩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