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三章 普世道德

近日朱高煦都沒有去玄武門,一早上他從皇貴妃宮出,便徑直去禦門、與大臣們見了個面。

接著他帶著太監侯顯,往西邊的柔儀殿去了;柔儀殿正位於武英殿的北面。

前安南國王後陳氏、以及她的兒子陳正元便住在柔儀殿內。他們不久前跟著漢王府家眷一起進京,然後被安頓於皇宮,暫住在了這裏。

柔儀殿不在後宮區域,原先太祖皇帝常燕居在此,讀讀書、與老兄弟們聊聊天。但後來的皇帝們,很少呆在這裏。

“皇爺,奴婢是否派人去知會陳氏迎駕?”面目方正的太監侯顯在轎子旁說了一聲。

朱高煦道:“不用了,我先見交趾省的正副二使。”

侯顯忙道:“奴婢即刻去安排。”

朱高煦的對外策略,與太宗皇帝相比、顯已截然不同。

朝廷與蒙古諸部的關系惡化,但朱高煦登基之後、完全沒有要遣使去蒙古的意思(省得又被殺死使節,自取其辱);此時交趾省的叛軍遣使過來,朱高煦也沒正式接見,而選擇了這處太祖燕居的地方見面。

他到了柔儀殿,便在正殿上方的寶座上入座,這把椅子似乎是太祖坐過的。朱高煦想象著皇祖坐在這裏看書的情形,也找來了一本書,十分放松地一邊看書、一邊等著要召見的人。

但是他手裏的書,良久沒有翻過一頁,他甚至不知道、手裏這本是甚麽書。或許這樣只是一種思考的姿勢而已,與這座宮殿裏四面掛著字畫的裝潢、也是十分吻合。

許久之後,一男一女便走進了殿室內。交趾正副二使,還是原來的那倆人,朱高煦在雲南就見過了。正使是個女道士,叫陳仙真;副使是個武將,叫阮景異。

“臣等拜見大明皇帝。”二人行禮道。

他們沒有下跪,按照明朝與交趾省的關系,這是不合禮的。但這裏沒大臣,朱高煦也不想急著計較;這也是他不願意在正式場合接見使者的緣故之一。

大明自有禮儀,雙方的禮節就表示了關系和態度;若是在大殿上,直接就因為禮數鬧翻了,還有談判的余地麽?

朱高煦的身體側著,用側臉對著宮殿中間,他頭也不回地說道:“原先朕叫陳季擴將功補罪,他卻不願意支持‘伐罪軍’;現在朕做了大明皇帝,他又派你們來。陳季擴對朕沒有寸功,還上書想受封國王,怎麽可能?”

陳仙真道:“國君(陳季擴)與諸臣亦悔此事。”

皮膚曬得黝黑的阮景異道:“我國君乃安南國宗室,今備貢禮進京,只想受大明皇帝冊封國王,則向大明稱臣納貢!望皇帝恩準。”

朱高煦道:“被胡氏弑殺的前國王之子、陳正元在京師,他在法禮上,比陳季擴更合法。”

阮景異道:“怕安南國文武不認此人。”

“擁兵自重嘛!”朱高煦將手裏的書扔到桌案上,冷冷道,“既然你們想在朝廷受冊封、得大明認可,便要遵守我朝普世之道德!名正言順的國王嫡子、不能繼承王位,這天下還有道德,還有秩序嗎?”

阮景異愣在那裏,憋出一句話道:“形勢如此,有時怕不能只講究禮儀道德……”

朱高煦不等他話音落地,馬上說道:“禮儀道德不講究,那你們為何要打陳氏宗室的旗幟?而占據乂安城(義安省)、藍山等地的黎利擁兵自重,也想當國王,朕應該冊封誰?”

陳仙真是個道士,卻也是個女子,她的話就要溫和一些:“皇帝息怒,貧道聽說漢朝有西漢、東漢之分;東漢開國皇帝的人選,亦非只看禮法。安南國陳氏曾被亂臣胡氏滅亡,而今重興王室,宗室功高者、理應為王。”

“幫助陳氏最多的,正是大明朝廷;否則現在交趾地區,已經姓胡了!”朱高煦道。

他頓了頓,忽然緩下一口氣道:“不過照阮副使的說法,咱們先擱置禮儀道德,講講現實也是可以的。”

陳仙真道:“請皇帝示下。”

要不是想談談現實,朱高煦也不用親自接見使者了。

他便先輕快地敘述道:“朕從駐交趾省大將黃中、以及諸文武的奏章裏,了解到此時交趾地區的形勢,似乎比較混亂。除了東關城(升龍、河內)大明駐軍,交趾省大抵還有三股較大的勢力。陳季擴、陳頠、黎利。

這些人互有恩怨猜忌,但因認為明軍威脅較大,目前結成了疏密不一的聯盟,想一起對抗大明官軍。

先是陳頠,見陳氏胡氏政權覆滅,最先稱帝;但他急於進攻東關,與麾下大將生出芥蒂,還殺了你阮景異的兄弟。陳頠還沒搞出多大的風浪,手下幾股較大的人馬就叛變了!阮景異等人便私下找出來一個陳季擴,一眾大將以此結盟,暗算了陳頠,把他抓了起來。

接著才是陳季擴被擁護稱帝,陳季擴到處攻打我朝‘交趾布政使司’設立的州縣,所以名聲才那麽大,蓋過了陳頠。以至於許多大明官員不知陳頠、只知陳季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