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一章 神仙齊聚

夏日的暴雨來得極快,去得也快。喧囂的雨聲已經不見了,天地間恢復寧靜,空中只剩無聲的細雨、在微風中飄揚。

洪武門外的如龍車馬漸漸出現,浩浩蕩蕩的儀仗上了大街,錦衣衛大漢將軍、以及護衛騎兵和文武百官都出城來了。出行的大隊人馬,向南邊的正陽門前行。

大雨後的街道建築十分潮濕,路面上已經出現了積水,一道道水流如小溪般地匯入陽溝、排水渠。馬蹄踏在磚地上,水花四濺。

皇帝朱高煦沒有乘車,他仍舊在各色人等的前呼後擁中騎馬。太監王景弘作為近侍,也騎馬隨行。

王景弘是個大太監,不僅經常在禦前露臉,他還是海軍出海之後、地位最高的正使;在外頭他顯然也是個一呼百應的人物。但是王景弘在朱高煦身邊,姿態放得很低,一直不敢忘記自己最真實的身份,便是皇帝的家奴。既然是家奴,自然就要幹牽馬、跟班,以及端茶送水之類的差事。

大隊人馬出了正陽門,離大校場便不遠了。京師的房屋越來越多,但這一大片校場土地,倒也從來沒人敢謀算。

海軍將士已在大校場列隊聚集,踩得泥濘的草地上人山人海、旌旗如雲。官吏和錦衣衛的人,已在正北方設置寶座和儀仗。

但正如王景弘所料、朱高煦沒有打算下馬,他騎著馬便徑直往大陣裏去了。一眾官員、護衛和近侍急忙拍馬跟上。

軍漢們無數雙眼睛,目光都聚集在了近前來的皇帝身上。今日朱高煦穿戴海軍戎服,好像很得將士們的認同。

許多錦衣衛將士拍馬向各方陣之間穿梭,分散站在了大陣四處。王景弘看得明白,那些錦衣衛將士是要轉述皇帝的訓詞。

軍中的武將們紛紛向騎馬的朱高煦執軍禮,口稱萬歲。朱高煦在人群裏騎馬走了好一陣子,這才勒馬站在原地。隨從的大隊人也陸續停下來了。

皇帝騎的馬不是很安靜,在原地仍舊踢著馬蹄,在各個方向轉悠,時不時甩一下馬頭,把雨水甩得四面飛灑。人們都沒有吭聲,朱高煦也好像在琢磨言辭,他表現得很自然,目光在人們臉上打量、好似關心著將士們。

朱高煦訓話的時候,從來不叫人寫文章,也很少說文言,都是大白話,很受將士們接納。在他身後遠處的王景弘,也勒馬等待著。

過了好一會兒,朱高煦終於左右觀望著,中氣十足地開口道:“回望過去,咱們薪火相傳,在匈奴人、五胡、蒙古人的鐵蹄下艱難求存,華夏青史就是一部血淚史,咱們無時無刻不在被欺負。”

他等了一會兒,待錦衣衛把話一遍遍傳出去,接著又道:“而今我朝正當盛世,大明國力強盛、兵強馬壯。此時咱們能允許番邦辱我威儀、踐踏尊嚴嗎?”

周圍的軍漢們頓時嘩然,紛紛叫嚷道:“不!不能……”

朱高煦剛剛開口說兩句話,萬眾沉寂的校場立刻被點燃了,呐喊聲此起彼伏,四面一陣喧嘩。很多將士把火銃也舉了起來。

“絕不能!”朱高煦大聲喊道,“殺我使臣的罪人,魍魎鬼魅、宵小之輩,雖在萬裏,朕也要讓官軍弟兄們前去踏平他。”

寬闊的平地上吵嚷了良久。朱高煦漸漸緩下了語氣,好言說道:“咱們從來不像有些部族,動不動就燒殺劫掠,卻一向待人寬厚,愛好和平。

上兩次海船下西洋,前去結交外藩、互通有無。隨軍醫士獲知真臘國當地疫病多發,好心將藥材施入河流,救治當地土人無數;以至土人見我船帆,便視若神靈。官軍從未在外濫殺無辜,反而多施恩德不求回報。但真臘人是怎麽回報咱們的?對待那些背信棄義的敵國,朝廷該不該以武力鎮壓?”

眾軍呐喊回應道:“該……”這次的喊聲要整齊不少,遠近一陣陣呐喊、聲勢攝人。

朱高煦又沉默了好一陣,等將士們稍微安靜一些了,才接著訓話。他每說兩三句,便停頓一會兒。此時他的語氣更加從容鎮定了,仿佛在與人們講道理。

朝廷官員和大將們,一般不與軍士武夫們講道理,但朱高煦好像很喜歡嘗試讓大夥兒明白、究竟為何而戰。

“上古獨木舟無以涉江河,現今的海船則可達萬裏之外。天下各國往來,在以後必將越來越頻繁。我大明自詡天朝上邦、中央王朝,疆域萬裏,臣民億兆。可如果連神洲的海面也不能控制,坐視周邊小邦上躥下跳、為所欲為,這像話嗎?

諸位弟兄都是大明朝赤子、青壯好男兒,朕派你們前往征討敵國,便是要申明大明在海洋的地位和威嚴;並控制重要海路隘口馬六甲,建立從兩廣到馬六甲的港口、官鋪、堡壘。以此保障我朝在海洋的戰略存在。

我朝不僅要在北方草原、西方沙漠作戰,還要在南方海面建立國防,拓展戰略縱深,避免重蹈受人劫掠攻殺的覆轍,並借此富國強兵,光耀列祖列宗。大略功在千秋,諸位弟兄為國盡忠,朕必論功行賞,封侯拜相、金銀財寶絕不吝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