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忠勇的太監們

且說李自成死後,農民軍內部就亂成了一鍋粥,李自敬主張退回西北老巢,想著割據一方做個土皇帝。

但跟隨李自成出生入死的死黨們都不同意,倒不是他們有信心攻破北京,而是他們覺得這樣走了太憋屈,必須為他們的大哥報仇,為死去的田見秀兄弟報仇。

為此李自敬跟眾多將領爭執了半天,農民兄弟沒什麽文化,思維也很簡單,最後劉宗敏、袁宗第代表所有報仇派的兄弟跟李自敬攤牌,不讓去報仇就各幹各的。

李自敬瞅了瞅周圍的將領好像沒什麽人跟著他走,不得已只好妥協,於是乎在李自成死後的第二天,農民軍們又重振旗鼓,卷土重來。

突如其來的攻擊,也把正在城門樓子裏喝茶的王承恩嚇了一跳,驚的茶杯掉地上摔了個粉碎。

作為崇禎最信任的內臣,王承恩可謂臨危受命,以一個太監的身份,肩負起整個大明王朝的安危,這個擔子不可謂不重。

幾天來,王承恩夙興夜寐,戰戰兢兢,上次圍城時的戰鬥還歷歷在目,如若不是關鍵時刻,那個叫劉鴻漸的勇士挺身而出,用古怪的武器幹掉了賊首李自成,我大明說不得……說不得已經亡了。

可恨那些庸臣,竟然還為一點微不足道的賞賜爭論不休,大明亡就亡在這些酸儒的手裏,成事不足敗事有余,王承恩一邊面色陰沉的穿著盔甲一邊想道。

“匪軍現在攻擊哪個門?”穿戴好盔甲,王承恩疾走出門並詢問隨行的傳令兵。

“稟提督大人,賊軍現在兵分三路,一路在攻擊崇文門,一路在攻擊宣武門,還有一路在攻擊正陽門!賊軍人多勢眾,特別是正陽門邊城墻前日被大炮轟出的缺口還沒來得及修補,有些……有些不妙!”

說道這裏,傳令兵有些無奈和悲憤,北京城雖城高池深,但北京守軍實在是太少了,經過前日的戰鬥,現在能站在城墻上的只剩3萬來人。

別看3萬來人很多,要知道北京城可是很大的,北京城只內城城墻周長就有四十五裏,城門九座,敵台一百七十二座,垛口1萬多個,垛口之間間隔一丈有余。

也就是說以現有的京營士兵,每個垛口放倆人就沒人了,兵力不足始終是縈繞在王承恩心頭的陰影。

“召高公公來正陽門來見咱家!”王承恩當然知道這又是一次硬仗,打贏了大明就能繼續苟延殘喘著,打輸了,也許真的只能縱身一躍,才能報得陛下的隆恩。

正陽門城墻下,烏壓壓的農民軍在劉宗敏的指揮下,搬雲梯的搬雲梯,射箭的射箭,雖然亂糟糟的像菜市場打架,但亂中卻又有章法。

所有的士兵都看著身後督戰的劉宗敏,只要他在,他們只能冒著石塊、箭羽、火銃去爬城墻,要想吃飯,就得賣命。

正陽門右方城墻被紅衣大炮炸出了一個長約5米的缺口,雖然昨日王承恩已經派人連夜封堵,但由於時間倉促,只是用石塊簡單的處理了一下,但劉宗敏明白,這裏,是唯一的突破口。

“下官高時明、張國元見過提督大人!”同樣一身盔甲的高時明從遠處跑來,行了個禮,身後還跟著張國元,他們有一個共同的身份,都是太監。

古老的大明帝國,曾經征戰蒙古,殺的蒙古鐵騎聞風喪膽的大明帝國,屬於它的最後一戰竟然是太監們上演的……

“高公公你去守宣武門,張公公你守崇文門!賊軍人多,多余的話咱家就不說了,皇爺把整個北京城的防務交給咱們,爺們兒們就是把這條命豁出去,也無法報答這份看重!”

兩位身穿盔甲的公公也是慨嘆一聲,眼含淚水的領命。

“至於咱家,這正陽門!就是咱家的命,只要咱家還有口氣,賊軍就休得從這裏過去!”王承恩同樣的濕了眼眶,但一字一句卻是咬牙切齒般的說出。

“屬下誓與此城共存亡!”太監高時明、張國元拱手齊聲道。

第二次北京攻防戰開始了。

劉宗敏站在火銃以及弓箭的射程之外遙遙指揮,他當然知道北京城的弱點就是兵力不足,即使明白北京城的城墻基本很難攻破,但仍然指揮著一部分士兵猛攻正陽門,又分出一部分爬城墻。

最後剩余的士兵從後方推出了一架簡易的沖車,這是劉宗敏令人連夜趕制出來,專門應對城墻上的缺口的。

王承恩也不傻,眼見著敵人沖車都推了出來,馬上識破賊軍的分兵之計,但他又無可奈何,只得分出一部分兵力分別把守城墻和城門,又令弓箭手對著城下推沖車的民軍一陣散射。

為了增加沖車的防禦性,沖車外層包裹著一層鐵皮,鐵皮之上覆蓋牛皮,牛皮之上灑了不少水,這樣既可以防弓箭,還有很好的防火效果。

沖車下的民兵喊著口號奮力的把沖車往城墻缺口處推,城墻上的箭羽如雨點般落下,但除了幾個不注意躲避的民兵被射倒之外,並沒有對沖車的前進造成什麽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