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本色出演

慈啟者吳帥:

吾乃大順軍李自敬也,聽聞吳大帥欲行大事,自敬聞之甚驚,吾兄闖王李自成死於賊手,幾月以來吾夜不能寐,日日思量為兄報仇,吾手下有精兵十五萬,皆是勇猛之士,如若吳帥不嫌,吾當助大帥一臂之力,只待得事成之後,吳帥榮登九五,能乞憐吾之辛勞,封吾為西王,吾願為大帥永守西北邊疆……

落款大順王李自敬。

山海關內議事廳,吳三桂正襟危坐於中堂,手中執著遊擊將軍呈上的信函。

吳三桂三十出頭,身姿魁梧,橫眉劍目,頜下無須,腰間掛著利劍,看完信眉頭微皺把信交給身邊的副總兵譚洪。

譚洪乃吳三桂心腹大將,看完信先是一愣,接著又把信遞給了下手的參將吳之茂。

“大帥,會不會有詐?”譚洪皺著眉頭狐疑道。

“涪仁,不是跟你說了未成事之前,要喊本官的官職,不得亂語!”

吳三桂並未回復譚洪疑問,反倒是糾正了一下手下的恭維。

“是下官心急了,下官知錯,大人,微臣覺得這信可疑啊!”

作為鎮守邊關的將領,譚洪對當下大明疆域內的各個勢力都有所了解,在他看來大順軍如果真有精兵十五萬,那豈不是比他邊軍還多出一倍?

既然你有那麽多精兵,幹嘛還來向俺們投誠?京城守衛空虛,直接去攻略京城不就行了?

譚洪是個急性子,心裏有什麽就直接說出來。

“非也,非也,譚大人,且不說他大順到底有沒有十五萬士兵,但說是精兵實在是有辱這個詞了,頂多是十幾萬農夫吧!”

參將吳之茂捋了捋胡須,面露輕蔑的道,在邊軍裏吳之茂年紀稍長,一直以儒將自居。

“輔澤說的有理,依本官看,那李自敬定是內部出了問題,前些時日明廷宣旨免了北方諸省的賦稅,百姓思安,自不肯再跟著他幹那掉腦袋的事情,想來是自覺坐吃山空,想要博上一博?”

吳三桂左手持盞托,右手執茶蓋撥了撥茶葉,喝了一口說道。

“大人言之有理,下官聽聞此人膽小如鼠,李自成死後,他明明手握大軍,卻慌了手腳不敢繼續攻城,如喪家之犬般回了陜北老家!

此信粗鄙,下官聽聞那李自敬大字不識一個,依下官看,這信倒像是真的,只不過大人可萬不能聽信他真的有十五萬精兵,在下看來頂多十萬!

且戰力如果有朝廷的衛所兵般,已經是燒了高香,成不了大器!”

聽完下屬的分析,吳三桂心中也有了定意,就算是十萬扛著戰刀的平頭百姓,也夠朝廷吃一壺了,至於事成之後嘛。

看你李自敬能否活到那時候嘍?

原本他與滿清的定國大將軍多鐸商議的三日後大開山海關,兩路並進,清軍攻京城,而他則過大名府、經潞安府、直奔湖廣,攻打南京,最後雙方南北劃江為界。

現在天降十萬農民軍,這簡直就時攪屎棍呀!來多少收多少,他漫天要價,我還不會就地還錢嗎?

“請貴使入城吧,記得禁止攜帶武器!”吳三桂打定了主意,便指示傳令兵通傳。

山海關下,劉鴻漸足足等了半個時辰,身後是牛壯、常鈺、以及新任的盾劍百戶王進澤、李百達。

牛大棒槌早就有些不耐的嘟囔起來,被劉鴻漸瞪了一眼才安靜下來。

“大人,你說吳三桂會上鉤嗎?”此次行動只有五人,面對的是山海關的驕兵悍將,未曾經歷如此大陣仗的常鈺有些緊張,沒話找話的問道。

“老常看你那點出息,俺家大人的詭計何時失過手?”為了掩飾自己的不安,牛大棒槌順帶著恭維了一下劉鴻漸,不料用詞不當又吃了劉鴻漸一記白眼。

“都放松點,就當來山海關觀光旅遊了,一會入城你們盡可以裝作什麽都不懂的樣子,讓吳三桂輕視我們!”

劉鴻漸囑咐道。

由於知道李自敬大字不識,而劉鴻漸的文言文也是稀爛,給吳三桂的信是劉鴻漸口述,平頭哥閻應元代筆寫的。

陳明遇精通篆刻,落款的大順印璽也是陳明遇匆忙間整出來的,反正量他吳三桂也沒見過,再說了本來就是出其不意,想來吳三桂就算懷疑也找不到什麽破綻。

正思索間,城上有了動靜,剛才的遊擊看了一眼下方的幾人,示意幾人可進城,但不準攜帶兵器。

早就得了劉鴻漸命令的四人也乖乖的把兵器交給了守城的軍士,之前幾人也料到就算能入了城也必是會被奪去兵器,還在商議如何搞到武器。

結果卻被劉鴻漸直接一句‘山人自有妙計’略過這一議題。

山海關內也是防衛森嚴,五步一崗十步一哨的,劉鴻漸幾人被軍士引導了總兵府的前廳。

堂裏上首依次坐著總兵吳三桂、副總兵譚洪、參將吳之茂、王屏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