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星星之火

半年多的醉生夢死,李自敬早已外不強而中幹,本來才三十出頭的年紀看著倒像是年過半百,腰也佝僂著直不起來,畏縮在地哭哭啼啼,哪有一點裂土封王的風采。

倒是身邊的李過執拗的昂著頭,始終不肯下跪。

劉鴻漸也不強求,李過其人也算是個猛將,奈何其與李自成乃是叔侄關系,自己又槍殺了李自成,想來朝廷自然不會放過。

成王敗寇,慈不掌兵,此人留不得啊,劉鴻漸只得令人把二人關押以待送往京城。

七日後郝搖旗只身北上,策反了駐守寧夏鎮的高一功,又與劉鴻漸合並拿下了延綏鎮。

自此從遼東到寧夏,從東到西,九邊重鎮連成一片,重歸大明。

由於沒有大明皇帝的敕令,事急從權,劉鴻漸暫且分派了郝搖旗部駐守寧夏鎮為副總兵,高一功部守延綏鎮為副總兵。

大順覆滅,此二人皆聯明扛清,都是有血性的忠義之士,其部下也都是為了吃口飽飯,其心可用。

也不知李自敬是未雨綢繆,還是葛朗台轉世,李自敬的‘皇宮’雖然不大,但寶貝還真沒少搜羅,‘皇宮’內庫僅米糧就拉出來近百萬石。

毫無疑問這些糧草都是李自敬從八大晉商手中坑來的,如今這批糧草正好給劉鴻漸做了嫁衣裳,不知八大晉商泉下有知作何感想。

不止糧草,從宮殿內還搜羅出黃金百萬兩,白銀並珠寶玉器更是足足有兩千七八萬兩,李自敬自回了陜西老窩就沒怎麽敢折騰,這些估計還是李自成的老底兒。

這也太窮了點吧!劉鴻漸聽聞兵士匯報心中暗道。

要知道大順軍曾縱橫山西、陜西、河南、山東,甚至到達四川,大軍走過如蝗蟲般搶掠一切,怎麽才這麽點?

八十萬石糧食說少不少,說多也不多,馬上要進入隆冬,北方寒冷,百姓都要吃糧食,這點糧食除卻救濟百姓,剩下的堪堪夠邊鎮士兵撐到明年開春。

可是接下來呢?

搶他N的!

遼東軍、郝搖旗部三萬多的士兵,兵分三十路,若蝗蟲般席卷整個陜西,只二十日時間,陜西全境的士紳幾乎全遭了秧!

反抗者殺無赦,交出存糧、耕地者,可活命!

不論是遼東兵還是降了的陜西本地民軍,一開始都十分不解劉鴻漸的命令,要知道是這些士紳們一直以來給他們供給糧草。

現在卸磨殺驢?

身為局中人,不知局外事,真的是這些士紳養活了他們嗎?劉鴻漸只是冷笑也不解釋,限於觀念所制,說了他們也未必懂,既是軍人,服從命令便是了。

也不是所有人都不理解劉鴻漸,後來遠在山西的畢自恭聽聞此事後,喝了口酒喃喃道:‘以霹靂手段,顯菩薩心腸!’

劉鴻漸倒沒想那麽多,大旱、大寒,百姓無衣、無糧,如果朝廷沒有動作,這個冬季,怕是又起民變,況且朝廷若是有糧食,他哪裏還需要跑到這苦寒之地來溜達。

還是自己解決吧!只是苦了那些個地主老爺們了,劉鴻漸只能心中為這些人慨嘆,下輩子還是不要做地主了!

劉鴻漸說到做到,不止是陜西,山西也是發生著同樣的事,以官軍為守,迅雷不及之勢力掃除地主家奴,開倉放糧。

有官軍監督,糧食迅速發放到百姓手中,雖然糧食不多,但配合著野草樹皮想必能挨過這個冬季。

大明的百信其實是最好養活的,只要不至於餓死,沒人會想著去造反,劉鴻漸的舉動贏得了陜西、山西兩地百姓的夾道歡迎。

所有有劣跡的官、商皆被劉鴻漸大軍毫不留情的碾碎,除卻一些素有賢名的縣官以及經常接濟百姓的良商逃過一劫,陜西、山西仿佛成了大明的化外之地。

這裏沒有地主、沒有吃人不吐骨頭的奸商,有的只是一群衣衫襤褸的百姓,他們辛苦半生,終於得到了自己的土地。

不論來到何處,只要是聽聞大明安國伯來此巡視,衣衫襤褸的百姓皆自發下跪相迎,以感念這位年輕的大人給他們的恩賜。

土地、糧食是他們的一切,劉鴻漸給了他們,所以即使是在凜凜寒冬,即使吃不飽、穿不暖,所有的百姓都面露著笑臉。

因為他們相信冬天來了,春天就不會遠,因為他們知道吃不飽、穿不暖只是暫時的,因為他們,有了希望!

劉鴻漸也知道,他這麽做回到朝廷必然會受百官彈劾,但這都不重要,就算是功過相抵,他也覺得值得。

更何況,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潑出去的水你想收回來,劉鴻漸答應,兩地的數百萬百姓能否答應?

怕是豎著進來,橫著出去吧!

寧夏、延綏皆是苦寒之地,郝搖旗、高一功部皆是本土原班人馬,以其人守其土,以其土養其人,正合了老丈人他爹孫承宗的謀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