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君臣相逢

農歷臘月二十,京城,大雪。

南城外三十裏官道上站著一群人,當前為首一人身著錦黃色常服,頭戴烏紗翼善冠,赫然便是大明帝國崇禎皇帝。

北風呼嘯大雪紛飛,綾羅傘蓋壓根就遮擋不住四處飄灑的雪花,兩個力士奮力的穩定著傘蓋握把,以期許保持住皇家的威儀。

崇禎揮手示意撤下了精疲力盡的力士,他不知已經在此站了多久,翼善冠頂部已然落了不少雪花。

“啟奏皇上,風雪甚大,迎接安國伯凱旋由臣等便可,皇上應該保重龍體,回宮靜候才是!”

內閣首輔鄭三俊與其他幾位閣老商議後,上前一步跪倒在地,出言相勸。

自入夏安國伯劉鴻漸離京趕赴山海關後,一開始每隔七八天,往來的錦衣衛信使總能及時的傳遞前線的軍情。

可是自從劉鴻漸上了最後一封奏疏,請示要親自去一趟山西解決邊軍軍糧問題後,消息便暫時中斷了。

崇禎心急如焚的等了一個月,終於在前些日子得到畢自恭通過錦衣衛傳來的一封奏疏,奏疏中劉鴻漸說明了山西那邊的情況。

緊急調宣府兵、山海關兵趕赴山西,這是要對大順下手啊!

崇禎還記得當朝臣知道這個消息時,是如何的惶恐,年初大順兵臨京城的陰影還蒙在百官的心頭。

不少大臣認為對付大順,應當以教化、招撫為重,他們認為大明目前的狀況,不適宜在無戰事之時,多生事端,借機請求皇上免去劉鴻漸薊遼督師的職位。

就連劉鴻漸的伯樂,刑部尚書孟兆祥也是對此事持否定態度,在他看來,安國伯固然一心為大明,但還是太年輕,行事太草率了。

唯獨兵部尚書李邦華執拗的支持著劉鴻漸,他太了解這個小子了,這小子什麽都愛吃,就是不愛吃虧。

崇禎最後果然力排眾議通過了劉鴻漸的請示。

再之後的消息就讓朝中沸騰了,先是傳來安國伯率萬歲山千戶所兩千余士兵擊潰大順袁宗第軍,接著連克潼關、太原府、大同府,乃至山西全境。

再後十日,竟然連陜西也重歸了大明,荼毒大明數十年的闖軍一朝被全殲,崇禎皇帝得知消息下了朝後便直奔太廟向祖宗報喜。

現在,這個在大明四處漏風、搖搖欲墜之時,屢次力挽狂瀾的年輕人,這個曾經不顧自身沾染鼠疫而治好了太子,保住了大明國本的年輕人,他的愛將、安國伯得勝回京。

他怎能安坐於暖閣之中,他心中激蕩,即使在這風雪紛飛的隆冬,他的身心依然蓬勃著暖意。

“鄭愛卿已是古稀之年,方能如此,朕如今才三十有余,如若連這點風雪都擔不得,如何擔下這萬裏河山。

況且近半年來,安國伯為大明所做之功勛,無論是驅除韃虜,還是收復舊土,皆當得朕為此等候!

諸位愛卿不必多言,若嫌天寒耐不住可先行回京,朕不怪罪,鄭愛卿平身退下吧!”

崇禎呼哧著白氣,冷冷的說道。

只一番話,不少大臣心裏都酸溜溜的,想必現在若還有敢忤逆皇上說安國伯不是的,必然會被拉下去吃板子吧!

皇上自上次西山大營閱兵後,就仿若變了個人似的,行事變得比之前更果決,以前朝廷出什麽大事,往往是一群人要討論個好幾日。

現在倒好,崇禎只是問一問幾個大佬的意見,然後就自己斟酌一下下了命令,再不管百官的磨磨唧唧,這讓他們很不習慣。

軍隊是刀,錦衣衛是眼,崇禎牢牢的記著劉鴻漸離京時說的一番話,是啊,有軍隊在手,那些文官集團算什麽,不聽話?殺了便是!

集體辭職?安國伯說了,這大明從來不缺想當官的讀書人,估摸著底下的人,正期待著上面的人被扒拉下來吧!

皇上這般說話這不是紮心嗎?他又沒說安國伯壞話,便遭遇這無妄之災,鄭三俊起身拍了拍膝蓋上沾染的雪花心有戚戚然。

鄭三俊乃是吏部尚書,掌管著大明百官的升降考核,自詡閱人無數,可安國伯此人心性如何他一直不曾看明白。

如今皇上如此這般恩寵安國伯,此人若是一心為我大明還好,若不是呢?

唉,或許真的是老了,竟然有種心力交瘁的感覺,鄭三俊默默的退回文官隊首。

“報!啟奏皇上,安國伯軍已據此不到五裏!”一個錦衣衛百戶親自來傳令。

“再探!”

由於‘輜重’太多,萬歲山千戶所自太原府啟程,一直走了十幾日才到得京畿,早在五日前到得保定府時,劉鴻漸便派了哨騎給京中送了消息。

劉鴻漸鮮衣怒馬當頭而行,身後金銀甲騎兵緊隨其後。

回鄉情更切,不敢問來人,越是離得家近,劉鴻漸越感覺焦躁不安,他拍馬上了一個高坡,向著京城方向望了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