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如火如荼

但著急也沒用,老鄭在朝廷認識的最大的官是前福建巡撫熊文燦,老鄭也是受了這廝的感(忽)化(悠)降的大明。

可這廝命太短,掛了得有好幾年,墳頭草都兩丈高了。

好不容易花費十萬兩銀票搭上了當朝首輔魏藻德的這條線,可才沒多久,這廝莫名其妙的就被抄了家。

後來又花費十五萬兩銀子搭上了當朝成國公朱純臣,這個大腿夠粗壯吧,可惜沒過多久,國公爺都被除了爵。

我日,那可是世襲的公爵,這也太倒黴了吧,找誰說理去?

老鄭後來輾轉反側,花費老大功夫,終於找到了所有問題的罪魁禍首。

原來都是那個封了世襲侯爵的討厭家夥在壞事!

但又聽說這個家夥極得大明皇帝新任與器重,老鄭想來想去,還是準備使用老法子。

老鄭很窮,窮的只剩下銀子,於是乎便派了老張,不遠千裏的從胡建溜達過來。

“啥?你家老爺想整個爵位?”劉鴻漸臉上顯得很吃驚,心中卻是一陣mmp,這個老鄭,欲壑難填啊!

“嗯呢!”張瑾小雞啄米。

“這個……不好辦啊!”劉鴻漸一臉的為難。

“我家老爺說了,錢不是問題!”張瑾對此一臉的驕傲。

“這不是錢不錢的問題!”

“那是什麽問題?”

……

兩人各懷心思,漫天要價,就地還錢。

最後一口價敲定,老鄭每三個月在原來基礎上額外提供米糧六十萬石,除此之外還要一次性交付白銀伍拾萬兩,外加老鄭家的主力戰船五艘。

而老朱則晉封老鄭為大明伯爵,給老鄭夢寐以求的榮耀,從此光宗耀祖,走上人生巔峰。

二人相談甚歡,全然不顧一南一北的老鄭和老朱一個勁的打噴嚏。

在劉鴻漸看來,這生意簡直不能太劃算,大明現在最缺啥?

不是銀子!而是糧食!戰船!

而伯爵是個啥?名頭而已!又沒有封地,至於俸祿,有就給唄,沒有的話,你還能咋的?

然而以他對老朱的了解,這廝肯定會耿耿於懷一陣,畢竟邊關的將士為他流了血,而老鄭?如鯁在喉呀!

但他相信老朱權衡利弊後會同意的,畢竟軍糧和戰船對於現在的大明來說太重要了。

而老鄭大小戰船足足有三千艘,主力也有近五百艘,自東南亞、歐洲往返於大明的商船,每艘都要上交三千兩保護費買他鄭家的令旗,否則就會被打劫。

南中國海扛把子,海盜界的村上春樹,年入保護費上千萬兩!

銀子是什麽?一堆舊金屬而已!

張瑾心滿意足的走了,本來以為要廢一番周折的事情,竟然一次會晤就搞定了,這讓他深深折服於自己的辯才。

劉鴻漸的考慮不同,天津衛的寶船廠早晚要建起來,但船匠是個大問題,就算船匠有了,想從無到有也是個老大難,而有了來自海盜王的主力戰船就不一樣了。

雖然劉鴻漸知道即使是老鄭的主力戰船,在如今的時代也算不上先進,但總比老朱家的漁船要先進太多。

況且,華人最擅長什麽?

看看所謂的佛郎機炮就知道了,從第一門弗朗機炮交給大明匠人後,十年之內,各種仿制版本雨後春筍般接踵而出……

用於城防的、用於海防的、用於海戰的、野戰的大大小小十多個變種,而且質量比原本的弗朗機炮還好!

我的是我的,你的是你的,但過不了多久,你的也是我的,而且比你的更棒!

劉鴻漸也很開心,拉著牛大棒槌便去了後廚喝酒……

第二天,劉鴻漸破天荒的去參加了早朝,在接下來的閣議中向崇禎稟明的此事,崇禎略作思考後果然答應。

虱子多了不癢,銀子欠的多了不愁,不就一個爵位嗎?又不是世襲,給他便是!

於是乎大筆一揮,老鄭成了大明的南安伯,而崇禎大叔得了軍糧,劉鴻漸得了銀子,二人的合資子公司得了五條主力戰船。

之後的日子,劉鴻漸除了軍械所和軍營哪都沒去。

上午和軍械所的兄弟一同參與訓練,下午則跟宋大爺全力監督燧發槍、紙殼彈的生產。

同時,耗時頗久,大明帝國第一個使用新式紡紗機的紡紗工坊正式開工。

大明皇家紡紗廠由三百架新式紡紗機,和五百名經過培訓熟練使用新式紡紗機的婦人組成。

這些婦人大多是軍械所匠人、千戶所士兵的家屬,她們感激侯爺給了她們工作,給了她們銀子,給了他們希望。

以軍械所、萬歲山千戶所為核心,四周圍繞紡紗工坊、琉璃(玻璃)工坊、諸多溫棚,一排排民居也拔地而起。

這裏已經形成了一個近萬人的聚居區,士兵、匠人、民壯以及他們的家屬、孩子,他們把家安在了這裏,這裏安居樂業,沒有欺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