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前屯守衛戰(五)

尚可喜的士兵果然‘紀律嚴明’,十分徹底的落實了他的命令。

扛著盾牌的士兵只顧慢悠悠望著城頭,看到有人往下砸石頭便遠遠的躲開。

弓箭手更是惜命如金,站在大老遠便開始放箭,結果箭羽壓根就沒射到城墻上。

這些人雖然手腳不怎麽利索,但口號喊的哇哇的,尚可喜預留的大批督戰隊恰好擋住了部分攻城的場面,致使大後方的滿蒙漢聯軍以為尚可喜在跟守將玩兒命。

城墻上的閻應元也是傻了眼,這特麽什麽鬼?

你們不是來攻城的嗎?倒是上啊?

雲梯不是在城墻下嗎?盾牌兵你們幹啥呢?晃晃悠悠的,趕緊過來受死啊?

還有弓箭手,站那麽遠,本將軍如何射你?

不止閻應元,城墻上的士兵也是第一次見如此攻城的士兵,幾個搬著石頭的士兵甚至不知道石頭應該往哪砸。

這些家夥躲的老遠,根本砸不著!

就這麽僵持了不到半個時辰,天色暗下,尚可喜從一具屍體上沾了一把血往臉上抹了抹,鳴金收了兵。

他的士兵都累壞了,倒不是身體累,你試試扯著嗓子喊一個鐘頭,還是拼了老命似的喊,竭嘶底裏就是這麽個樣子了吧。

本來以為還要再來一場艱難的守城戰,結果是這麽個虎頭蛇尾的場面,這倒是讓城上的諸多士兵略微對韃子軍產生了輕視感。

不少士兵覺得韃子軍也不過如此,心中的壓力仿佛小了不少。

即使所有的士兵這麽想,閻應元也不會被這些表象所迷惑,但至少這些士兵能略微放下緊繃的神經,倒是讓閻應元也放心不少。

如果所有的士兵情緒不能放松,緊繃著的神經很容易因為一個微乎其微的情況導致炸營。

這在古代戰場實在是很常見,特別是戰場經驗不足的部隊,在面臨壓力時一點風吹草動都能讓他們崩潰,草木皆兵、四面楚歌就是這個意思。

“拱辰,你去城下照看下百姓們,務必讓每個百姓都有粥喝!”閻應元對剛從邊城趕過來的陳明遇說。

閻應元看了看陳明遇統計過的傷亡,半個下午的激戰城上守軍戰死兩百余,傷四百余,看看城下的一片屍首,起碼得有兩千。

這個傷亡還算可以接受,但這還不夠,城外有十幾萬大軍,他要以有限的兵力盡可能拖住和消耗韃子,給身後的山海關爭取時間,給大明爭取時間。

一個帝國的榮耀,定是由鮮血鋪就,總是要有人犧牲的……

閻應元看著城墻上正在狼吞虎咽吃著飯的邊軍士兵,火光下,映照著一個個年輕的臉龐,劫後余生讓他們即使是吃著粗糙的軍糧也格外開心。

“將士們,今天諸位的表現,無愧於你們身上所穿的軍裝,更無愧於朝廷、無愧於聖上。

你們的勇氣足以稱得上是大明的天雄軍,本人身為帝國男爵、山海關參將以擁有爾等不屈的猛士為榮!

但是,這還不夠!

建虜大軍來襲,我們必須為身後的黃總督、為大明爭取時間,三天!我們需要在此堅守三天!

三天後山海關的黃總督將派軍來支援營救我等,但是在此之前,我們必須拖住城外的狗z種,讓他們看看到底誰是孬種!

你們有信心嗎?”

作為一個儒將,閻應元幾乎很少爆粗話,但這裏是邊城,跟這些邊軍漢子講之乎者也只會讓他們感覺疏遠,反而罵幾句粗話讓他們格外的舒服。

“幹死城外的雜z!”一個滿臉大胡子的士兵吼道。

“老子啥時候怕過?幹t娘的!”

“閻將軍放心,有您在,我們心裏踏實,絕對不會給您丟臉!”

守城的都是老兵,這些老兵心裏門兒清,今日之所以死傷甚少,大多都是閻應元的功勞,他們的將軍實在是太會把控局勢了。

總是能以最小的代價取得最大的優勢,跟著這樣的將軍打仗,實在是件幸運的事。

“閻將軍,聽說您跟大明的安國候很熟,你說俺要是戰死了,能入那個英烈碑嗎?”一個胳膊上中了箭,正在接受包紮的魁梧漢子突然說道。

“你個慫貨!城裏人都死光了,也死不了你。”邊上給他包紮的袍澤笑罵道。

“會的,黃總督那裏有咱們前屯城所有士兵的花名冊,候爺是個言出必行的人,他是咱們大明的英雄!”

閻應元突然回想起他剛接到皇上聖旨,糊裏糊塗從江陰趕到京城時的場景,那時的他還只是一個典史,那時的萬歲山千戶所也只是一群剛入伍的少年。

那時的侯爺也不過年及弱冠,行事馬虎魯莽,這一年,大夥兒們都變了許多啊!閻應元心有戚戚然。

“爾等無須擔心,本官不是說了,我等只需盡心守城,三日後大明援軍一到,就是城外建虜覆滅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