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7章 於心不忍

“哦?佑明有何良策?”聽到劉鴻漸如此說,崇禎面上馬上便略顯興奮。

畢竟論搞銀子,把朝廷裏的大臣們綁到一塊,也抵不上一個劉佑明。

“皇上,您似乎沒聽明白臣剛才所言的後半句。”劉鴻漸略微搖了搖頭嘆了口氣道。

真以為錢是大風刮來的呀!

劉鴻漸搞來的銀子,哪次不是冒著天下之大不韙玩命兒弄來的,哪次不是殺的血雨腥風換來的?

現在朝廷裏那些大爺對自己客客氣氣,那是因為現在他們拿他沒辦法,誰知道背地裏怎麽罵他的。

罵他都是輕的,保不準背地裏怎麽咒他呢,咒他早點上西天。

他現在功勞大權力大,別人拿他沒辦法,他可以一次又一次的打壓那些不聽話的老雜毛。

但是別忘了,他只是一個人在戰鬥,哦,還有個‘風燭殘年’的大叔。

哪個朝臣後面沒有一大票的弟子故舊,哪個朝臣背後沒有巨賈的孝敬,指望朝廷發的那點可憐的薪俸嗎?

群臣們能經歷一次一次的失敗,但是沒關系,死了張三還有李四,他們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可劉鴻漸不行,他如果倒下了,迎接他的只能是十萬只腳,現在崇禎活著還好說,以後呢?

這群老家夥一直唯唯諾諾,當真是屈從嗎?

大叔你想搞銀子是吧,可以,這鍋你背上!

“後半句?敢不敢下手?敢不敢背鍋?向誰下手,背什麽鍋?”崇禎不明所以,但好在他懂得不恥下問。

“咱大明一直都不缺銀子,不但不缺,還特別富有,富有讓皇上難以置信!”劉鴻漸沒有直接回答崇禎,他怕直接說出來把大叔嚇著。

不論是漢唐還是兩宋直到大明,華夏民族土地上對外邦的貿易一直都是順差,確切的說白銀一直都是從外頭往大明內部流的。

以宋和大遼、西夏為例,宋有絲綢、茶葉、瓷器,大遼和西夏有戰馬和牛羊。

宋可以生產布匹、宣紙、油鹽醬醋等一切百姓所需,大遼和西夏還是只有戰馬和牛羊。

戰馬和牛羊都是低附加值的東西,而絲綢、茶葉和瓷器則不同,這些東西只有華夏有,且都是消耗品,二者根本不是同一量級的。

明和清也是如此,數百年以來,華夏跟他國做生意,向來都是銀子嘩啦啦的往華夏流,從來沒賠過本。

直到三百年後一幫子強盜覺得這樣不是個法子,用大炮轟開了華夏的國門才扭轉了貿易逆差的劣勢。

但不論是宋和遼、明和清之間,互市都只是官方的,也就是說是兩個朝廷之間的貿易。

為啥不幹脆像後世一樣自由交易呢?

問題很簡單,遊牧民族也怕呀!他們怕最後輸的連褲衩子都沒了。

那麽問題來了,既然大宋和大明那麽牛逼,為啥朝廷總是窮的叮當響?錢呢?錢都去哪了?

劉鴻漸當然知道,不少朝臣們應該也知道,唯獨崇禎不知道。

若不是劉鴻漸當著崇禎的面兒從貪官家裏搞到那許多銀子,估計崇禎都不知道跟他一起穿著打補丁的衣服上朝吵架的肱骨們都那麽有錢。

合著就他自己是真窮!

但他的想象也僅止於此了,思維模式限制了崇禎的想象。

“佑明啊,你就別賣關子了,趕緊跟朕說說。”見劉鴻漸又開始擺(裝)譜(逼)子,崇禎不得不催促。

“據臣估計,不算臣抄家抄出來的那些,咱大明的領土內白銀的儲存量至少在這個數兒!”劉鴻漸伸出右手張開手掌向崇禎示意。

“五百萬兩?”

“皇上再猜!”劉鴻漸搖了搖頭,開玩笑!發揮你的想象力吧大叔!

“五千萬兩?!!”崇禎簡直難以置信,在他看來五千萬兩幾乎已經是極限了吧,畢竟劉鴻漸又是殺貪官又是殺巨商才搞出來那麽多。

“不對不對,五億兩,至少五億兩。”劉鴻漸說完還不忘重復一遍。

北方那麽窮都能撈出來一億兩,南方呢?自古以來南方便是富庶,豪商勛貴們一邊兼並著土地,還做著生意,順道還幹幹走私,他們有多少財富??

“五億兩!還至少……怎麽可能!”崇禎就像觸電了一般,他當皇帝這麽多年了,這麽大的數字還是第一次聽。

“佑明你可是誆朕?即便是再難咱們想辦法就是了。”崇禎嘴皮子都抽抽了。

大明怎麽可能有那麽多的銀子,如果大明的百姓那麽有錢,為啥還會起兵謀反?崇禎還以為劉鴻漸再給他畫餅充饑。

貧窮限制了他的想象。

“勛貴、南方富商、地主!”劉鴻漸仍然沒有回答崇禎的質疑,他嘴角露著壞笑,給自己添了一杯酒道。

北方富戶基本被他擼的差不多了,劉鴻漸特意把北方給取消。

“奸商誤國,朕一向明了,固而我大明一直以來皆在抑制商賈,只是……”崇禎仍是不太相信與國同休的勛貴們那般有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