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2章 生源問題

“一群混賬!朕還沒死呢!”崇禎盛怒之下把手中的青瓷茶碗摔了個稀碎。

剛進大殿,劉鴻漸便碰到崇禎發飆,一地稀碎的青瓷碎片是對他的迎接。

“皇上幹嘛如此盛怒,這本就在您的預料之中呢,切莫再動怒了呀,否則臣也無能為力了……”劉鴻漸走到崇禎身邊攙扶著他坐了下來。

兩個監察機構的全力運行之下,帶來的最大弊端便是,崇禎變得更加易怒。

但凡聽到哪個朝臣私下裏與人商議新君之事,崇禎便要發一通火,雖然知道朝臣們無可厚非,但他仍然忍不住。

“這些官員實在可惡,他們竟說……說朕……”

“皇上,您還記得北伐之時,臣對您說的話了嗎?”劉鴻漸少有的打斷了崇禎的怒話,對於這個氣急敗壞的老頭,他的心中只有遲暮的悲憫。

穿不逢時,大明在蒸蒸日上,崇禎卻以垂垂老矣,若是可以,他多想早穿越幾年呀!

“禪位……”崇禎突然冷靜了下來,擺擺手讓侍候一旁的小黃門收拾滿地的碎片。

“朕沒忘!”崇禎略顯沉重的道。

在位的第十九個年頭了,自十七歲入宮承繼大業,到如今,整整十九年了。

人生又有幾個十九年,他一生的全部精力和所有熱情,全都拋灑在了這片叫做大明的土地。

禪了位他能做什麽、會做什麽?

激流勇退,說的輕巧,談何容易?

那得需要多大的勇氣和胸襟呀!

“臣這次前來主要是跟您匯報下工學院和講武堂的進度,經過連番趕工,如今兩處學堂皆已大體完工,已經進入學堂內部的裝整工作。

而時下面臨的主要問題,便是兩大學院的生源問題。”

劉鴻漸覺得氣氛有點沉悶,隨即不再談禪位之事。

工學院的生源還好說,從一開始劉鴻漸便把目標瞄向了普通人家的子弟,特別是既有匠人家中的孩子。

富人以匠戶為恥,工作院在首創之初便沒有考慮。

而想招收到足夠的弟子,首要問題便是提高匠人的地位,讓百姓們明白,匠人是個偉大的行業,不僅可以養家糊口而綽綽有余,還能夠受人尊敬。

劉鴻漸首先想到的便是全面解除壓迫了匠人們三百年的枷鎖——匠戶制度。

其次是把軍械所匠人分級制度推廣開來,按技能等級評待遇和薪俸,同時取消士紳官僚可免費驅使匠人的特權。

同時匠人家庭也可以分配到田畝,取消匠人的輪值制度,全部由雇傭制代替。

所謂輪值制度,是指輪值兩京工部工坊做工的各類匠人,凡是戶籍為匠戶的百姓,三年為一輪。

不論你是在川蜀還是在瓊州,只要輪到了你,便必須提前幾個月從外地出發趕赴京城給朝廷做工,往返路費自費、幹糧自備。

工部工坊發放的薪俸極低,負責監工的衙役經常對匠人們大打出手待之如奴隸,不少匠人本就窮困,餓死往返途中的比比皆是。

而若全部實行雇傭制,不僅可以提高匠人們的收入,還可以大大提高匠人們的積極性。

崇禎所憂慮的一旦解除匠戶們的匠籍,讓匠人自由擇業所導致的缺乏匠人的問題也迎刃而解。

畢竟許多匠人代代相承,除卻手裏的手藝外,大多已經失去生存的手段,外加上工學院全免費制,以及匠人分級制度,工學院的生源應當不成問題。

但是到了講武堂這兒,劉鴻漸卻犯了難。

倒不是講武堂缺乏生源,恰恰相反,講武堂的生源指標炙手可熱。

第一期的生源劉鴻漸本打算從各地駐軍中挑選,大明邊軍加上京營軍,以及關內各地的駐軍共有六十余萬。

其中可培養的中級將官只百戶便有六千,千戶六百余,再以上遊擊、參將、副將、總兵……

凡是不識字、不懂兵法、火器者,皆是講武堂的培養對象。

但是,由於講武堂是初建,各類設施、科目、教諭等都跟不上,第一期生的名額只有兩千位。

這兩千位生源從哪兒選、怎麽選都是問題,這個倒也還好說,畢竟只要是軍隊的事兒,下命令就是了,大不了給各地攤派名額,由當地的軍事長官自行挑選。

最大的問題是勛貴,是的,你沒看錯,就是那群丟了銀子、失了土地的勛貴們。

這群勛貴雖然看似一無是處,但是嗅覺卻極為靈敏,講武堂既然是崇禎下令所辦,還耗費這般大的精力,那麽如果自家孩子入了這講武堂,想必畢了業後定然可以從軍,而且至少都是軍官一級。

這代表著什麽?代表著勛貴們一個新的上升階梯,五軍都督府本是勛貴們的大本營,被崇禎撤除後,勛貴們便徹底成了富家老爺。

可遠離朝廷、遠離皇帝、又對帝國再無一絲牽連與貢獻,誰知道朝廷能養他們到什麽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