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4章 祖宗不足法

“嗯,這個什麽對講機,且留在這兒吧,朕若有什麽事,便不用再著人傳旨了。”崇禎瞄了一眼劉鴻漸手中的對講機道。

崇禎心裏有點不爽,心說有這麽逆天的神物,為何藏到才拿出來。

“額……皇上,這玩意兒沒啥大用,通信距離只有十裏,而且……特別費電。”劉鴻漸哪裏還看不出這大叔不樂意了,只好解釋道。

手台這東西,傳輸距離大約三到五公裏,當時他還覺有意思,特地跟室友肥仔測過,距離超過五公裏基本就只有刺啦啦的雜音了。

“十裏?那也很厲害了!費什麽?電?這是什麽東西?”崇禎滿臉驚喜,如果北伐時他手裏有這神物,兩軍對戰時他豈不是不用在後頭幹著急了?

擔憂之時直接報話不就成了……

“額……”劉鴻漸再一次被勤學好問的崇禎給問住了。

電,是一種自然現象,指電荷運動所帶來的現象,是電子和質子這樣的亞原子粒子之間產生的排斥力和吸引力的一種屬性……

只是……就算這麽解釋……這大叔能明白才算怪了!

“電啊,就是這神物的糧食,它吃了糧食才能幫皇上傳話。”劉鴻漸幾乎是硬著頭皮解釋的,雖然這比喻很奇葩,但還算說得通。

他不得不忽悠崇禎大叔,否則這話頭可就說來話長了,只是讓劉鴻漸始料未及的是,崇禎接下來的問話差點讓劉鴻漸抓狂。

“那哪裏有電,朕富有四海,豈能讓這神物餓著?”崇禎極為認真的詢問。

噗——劉鴻漸剛喝下一口茶水直接噴了出來。

是啊,您是富有四海,但這電可不是後世幾毛錢就能買到的,說不定要拿命去填呢!

“皇上當見過下雨之時的雷光霹靂吧。”想了一下,劉鴻漸突然想起了閃電。

“朕當然見過。”崇禎如同一個好問的學生般老實回答。

“它就吃這個!”

……

三月下旬,萬物復蘇,西山桃花、杏花相繼開放,點綴得山間香氣襲人。

工學院也於三日前開始招生,只是一如劉鴻漸所料,在朝廷的聖旨尚未發布之前,外加上一應待遇這未曾宣布,來工學院報名的人寥寥無幾。

畢竟匠人太清苦了,任百姓們有一點辦法,家裏還有田畝耕種的都不會選擇入匠籍。

三天時間工學院只招收到了一百一十幾個年輕弟子,而且十有八九皆是軍械所原班匠人的孩子。

軍械所的匠人率先嘗到了甜頭,如今大部分匠人皆已經步入了小康,他們樂得沒人去跟他們的孩子搶名額,並視那些仍舊鄙視匠人的百姓如傻叉。

工學院的牌匾由崇禎親自執筆寫就,雖然不過是個民學,也不怎麽受朝廷重視,但抵不過劉鴻漸的面子大,崇禎還是很開心的命人研墨,寫下了筆力遒勁的八個大字:

大明皇家工學院!

印著崇禎私璽的招牌一掛出來,效果果然好了不少,只第二日便有數百窮苦百姓家的子弟前來報名。

為了把工學院發揚光大,這些天宋應星更是絞盡腦汁苦心經營,白天裏督造各房舍、掌管軍械所的搬遷工作。

到了晚上還要苦思冥想,為工學院那十數個新增的科目尋找大才任教。

農學倒還好說,畢竟是他老宋自己的專長,他的兩個不爭氣的兒子更是當仁不讓,拿下了農學科目的教諭職位。

土木工程由發明了紡紗機的小方方敬梓擔任,水利工程則由山東工部主事牛淳主持。

牛淳本來還有點不樂意,畢竟工部主事雖然是個芝麻大的小官,但那也是官兒呀,而且他才四十歲出頭,還年輕。

但壓不住人微言輕,被劉鴻漸一番忽悠給了主事薪俸的三倍工資,外加上崇禎發了話,只得老老實實的卷著鋪蓋卷進了京。

劉鴻漸並未覺得對不住這廝,他堅信用不了幾年時間,這老牛定然會為成為工學院的教諭而感到驕傲。

若說挖人才,還屬宋應星最牛掰,畢竟是業界人事,大明有哪些理工科牛人他還是知道的。

十數封書信自軍械所發出去,只十余日從各地便拉回來蟄居老家的各類牛人,其中猶以徐驥最是牛掰。

說起這徐驥可能有點眼生,但是如果說起他老子,估計大明上下就無人不知了。

徐驥的老爹便是與宋應星齊名的科學家徐光啟,不過徐大爺比宋大爺混的好,歷任文淵閣大學士、禮部尚書、內閣次輔、太子太保、太子少保……

徐大爺病逝於崇禎六年,留下《幾何原本》、《泰西水法》、《農政全書》、《考工記解》等大作。

在數學、天文、歷法、水利、軍事等方面堪稱專家,如果這時也有後世般的各類名頭,這徐大爺一人頭上的名頭可能會是這些:

文學家、軍事家、政治家、儒學家、數學家、天文學家、水利學家、土木工程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