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7章 帝國的改良者

“王爺說的好!”後方突然傳來一聲渾厚的男音,一個身材壯碩的漢子走來。

此人一身粗布衣服,遒勁的肌肉卻呼之欲出,一看就是個練家子。

“這位是……”劉鴻漸雖知此人定是戚家之人,但卻不知是哪個隨即看向吳承業。

“王爺,此便是戚家家主,戚金戚將軍的長子戚元功。”吳承業見戚元功前來便知道事不可違,微微嘆了口氣道。

“原來是功臣之後,本王唐突來訪,還望戚兄莫要詫異。”劉鴻漸拱手行禮,身後的顧佳也是抱拳。

“久聞大名,王爺的豐功偉績令我輩汗顏,不知王爺造訪我戚家所為何事?”戚元功拱手不卑不亢的回禮道。

“本王不喜拐彎抹角,實不相瞞,此番前來,本王欲請戚家後人出山,繼續為大明萬民效力。”劉鴻漸誠懇的道。

“王爺的這份爽快在下很感激,只是若王爺是為此而來,那在下恐怕要讓王爺失望了,在下此生惟願事農桑求安分,並無出仕之意。”戚元功拱手彎腰以示歉意。

“戚家軍曾縱橫天下令敵人聞風喪膽,難道戚兄不想重振雄風嗎?”劉鴻漸知道症結在哪,但並未說破。

“戚家軍嗎……自渾河之戰,大明再無戚家軍。”戚元功想到渾河之戰中孤立無援慘死的諸多父輩表情變得深沉。

“王爺可知道為了維護這份威名,浙江的百姓付出了多大的代價嗎?

戚家軍是戰無不勝,但也因為功勛過高遭人嫉恨,戚家軍雖成軍六十載,其中至少有四十年被朝廷針對。

哪裏有血戰戚家軍就被派往哪裏,當然,此是武人的使命,我戚家並無抱怨,幾十年來,戚家軍一而再再而三的被打殘。

叔公和在下的父親一再的重建戚家軍,由於對浙兵不斷的征召,男丁已經十去七八。

可這些前輩們換來了什麽呢?一再的打壓、功績被文臣抹殺、升官無望、撫恤被貪墨……

如今二十五年過去,王爺是想讓他們的子孫繼續去為朝廷無望的送死嗎?”戚元功幾乎是在質問,替那些冤死的前輩們質問。

他知道劉鴻漸在當今朝廷的影響力,也知道以他如今的身份去質問面前的這位王爺無疑於找死,但他還是要問。

“戚兄,正如本王剛才所言,他們的付出或許並不是為了朝廷而是為了讓治下的百姓,我等不該如此揣摩。

父輩的事我等管不了也無能為力,我等能做的,只能盡可能的去彌補、去改良,彌補父輩的缺憾,改良朝廷的積弊。

誰還沒有點兒遺憾呢?戚兄,俱往矣,還看今朝呀!

難道戚兄整日習武只是為了將一腔熱血拋灑在農耕之事上嗎?”對於戚元功的控訴劉鴻漸並未生氣。

孫承宗、盧象升、孫傳庭、熊廷弼……哪個不是不是為民請命的英傑?戚繼光也好,戚金也罷,他們都已經隨風而去。

是非功過,後人評說之時,自然會有明白人,知道哪些是英雄,哪些是奸佞。

正義與榮耀或許會遲到,但絕不會缺席。

“俱往矣,看今朝……”劉鴻漸的話直接擊中戚元功的心坎,是啊,從年少之時苦練武藝研習兵法,誰想就這麽埋沒在一抔黃土之中,他也不甘心呀!

只是……

“而且,本王並未說要戚兄重建戚家軍,如今的大明已經不是二十五年前那個黑暗、腐朽的大明。

如果本王沒有記錯,你的叔公戚繼光曾兩次上奏疏,言明要輪訓天下武官以強大明之刀鋒而不得願。

如今,機會來了。

本王現在以大明皇家講武堂山長的名義,誠摯邀請你擔任講武堂陣法教諭,以戚家軍陣法之精髓訓導天下武將。

不知戚兄可願意與本山長一起,做一個帝國的改良者?”劉鴻漸拱手彎腰誠懇的邀請道。

“帝國的改良者嗎……如果是他人敢如此大放厥詞,在下定然認為這人是瘋子,只是此話由你安國郡王說出口……在下,願意一試!”

戚元功不再猶豫,他也是爽快之人,早在得知此番前來的是安國郡王之時,他心中便已有出仕之意。

他在等朝廷撥開烏雲重見光明之日,在等大明出現一個力挽狂瀾的英雄,在等一個能使天下漢民挺直腰杆的機會。

為了這一天,他等了足足十年!

從崇禎十七年三月闖軍圍困北京城時,他便斷定,屬於漢人的王朝要走向最後的深淵了。

但他錯了,也是從那一個月起,一個名叫劉鴻漸的年輕人崛起於微末,撐起了大明最後的希望。

他以一人之力斬殺匪首李自成、滅闖賊余孽,出山海,滅建虜,分土地,滅勛貴,查貪腐,滅佞臣……

兩年來,他一直以為這年輕人如此做派無異於找死,可這年輕人卻一路過關斬將如入無人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