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4章 放你娘的屁

“諸位大人,你們皆知我不通儒學,就連皇上也多有勸誡我多讀些經史,只是即便淺嘗輒止,我也知其精髓便是仁、義、禮、智、信。”

劉鴻漸語速不快,聲音也不高,只是包括李邦華、範景文在內的幾個閣臣當即便羞紅了臉。

真是怕什麽來什麽,他們不怕劉鴻漸以勸壓人、以恩寵反駁、以無賴事之,卻最怕劉鴻漸跟他們將仁義禮制。

事實上這也是內閣自經歷諸多變故重組之後,唯一的一次萬眾一心把信守了大半輩子仁義拋在了腦後,只是為了大明萬民能安生的過日子。

可僅僅是這一次,卻是讓劉鴻漸站在了道德制高點。

“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朝鮮國乃是大明三百年來最尊崇儒學之國,他們的文字、服侍、禮制皆為漢制,又以君臣之禮事大明三百年。

敢問諸位,大明如若眼睜睜的看著他們滅國,此是仁呢?還是義呢?”劉鴻漸嘆了口氣,端起茶碗潤了潤喉嚨道。

“王爺您說的沒錯,若講仁義,我等確實有違孔聖人的教誨,奈何……天下蒼生啊,王爺當思之。

我李邦華為官四十載,雖不敢言為國朝做出幾許貢獻,亦不是那迂腐之輩,國朝處事當以實際情況來論定,而非只講仁義便能強國。”

李邦華少有的反駁劉鴻漸,範景文幾人也發言附議。

“李大人此言不假,本王也對國朝有諸位這等開明之輩而為皇上開心。

只是李大人,按兵不動真得能讓大明安定嗎?諸位可別忘了,在東北省還有十余萬建奴順民呢!

若是代善在那朝鮮站穩了腳跟,誰能保證這些女真野人不起兵去投靠?

東北一亂,則盟古省也不得安寧,連帶著察哈爾、羅刹國又豈會坐視不理?

這些問題諸位可都考慮到了?”劉鴻漸接連問出好幾個問題,直把一群基本沒下過鄉、碰過兵的儒生說的一愣一愣的。

“劉卿之言不可不慮,諸位愛卿以為呢?”崇禎斟酌良久,本是想將自己這位好戰的肱骨給壓下去,但劉鴻漸一番言語卻又讓他改變了想法。

東北省、盟古省皆是近來才劃歸到大明統轄,而其內又十有八九都是所謂外族。

幾年前還都是殺得血流滿地的夙敵,大抵上,包括他在內都沒真正將關外之地當做大明的疆域。

如今看來,他還真是目光短淺了,倘若關外再起動亂,不出幾年,定又生出新的霸主,到那時,誰又能偏安一隅呢?

“啟稟皇上,東北行省蟎人不過十一二萬,且朝廷有嚴令,蟎人不可私藏金屬、不可擁有武器,況東北行省有總督馮敦厚的五萬駐軍,諒這蟎人也鬧不出什麽簍子。

臣以為,王爺之言有危言聳聽之言。”文淵閣大學士方嶽貢見崇禎的立場有所轉變,馬上辯駁道。

“若是蟎人根本不與東北行省內的馮總督對戰,而是逃亡去與朝鮮境內的建奴余孽匯合,東北行省內一馬平川之下,敢問方大人,馮總督又能攔下幾人呢?”劉鴻漸質問道。

“那便是他馮總督的問題了,倘若攔不下,定是能力有問題。”方嶽貢小聲嘀咕道。

啪——劉鴻漸一巴掌拍在了桌子上傳來一聲悶響。

“放你娘的屁!你有能耐你怎麽不去守?

你以為蟎人都是安分守己之輩?他們即便是沒有武器,只砍些樹枝都能做成弓箭,只用牛羊之骨便能磨成利刃,你倒在這兒大放厥詞,你見過蟎人嗎?”

本來劉鴻漸還想好好的跟這方嶽貢講講道理,一聽這方嶽貢又開始顯擺文臣那恬不知恥的優越性卻是再也忍不住。

馮敦厚在遼東立過大功,是萬歲山千戶所的半個締造者,是他親衛營那群小子們的兵學啟蒙之師,是他的兄弟。

老閻、老臣戰死後,馮敦厚立下誓言一直駐守在大明最苦寒的邊疆,此等忠義,劉鴻漸怎能讓這鳥官來貶低?

真是跟你好好說話便要蹬鼻子上臉,不識好歹!

“就事論事而已,王爺身為國朝重臣,口吐粗鄙之言實在令我等不齒。”方嶽貢被劉鴻漸連爹娘都給罵上,臉色憋得難受,但崇禎就在身邊,他只能忍著怒氣反駁。

“大明就是壞在你這等……”

“咳咳——好了好了,諸位愛卿莫再爭辯,馮愛卿平定建奴有功,統兵能力自是不用多言。

劉卿只需跟大家分析一番,若是我大明出兵,當需付出多少銀兩、米糧方能剿滅那建奴余孽。”

崇禎咳嗽一聲打斷了越來越口不擇言的劉鴻漸,在他看來,這豎子能力、眼光、忠心都沒有問題,只是這性子……太過莽撞。

崇禎的話意思已經很明白,他要出兵,要為藩屬國將這夥兒強盜徹底剿滅。

只是你劉佑明需要出兵多少,又需要朝廷撥付多少銀兩、米糧方能取勝,必須給朝臣和萬民一個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