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3章 索尼?你咋不叫松下呢?

“我等願投降,請將軍準允。(朝鮮語)”在前督戰官金在秀的領導下,一眾朝鮮兵丟掉手裏的兵器呼啦啦跪倒一地。

陸海波進來一看竟有這麽多賊兵恐是埋伏,腰間的手榴彈都掏了出來,正待下令手榴彈伺候,卻被這陣勢嚇了一跳。

“我等願投降,請將軍準允。(朝鮮語)”金在秀還以為陸海波沒聽到,嘰裏咕嚕又提高了音調道。

“大人,面前這位將軍可能不通咱們的語言。”一個朝鮮兵悄摸爬到金在秀身後小聲嘀咕了一句。

金在秀一拍腦門恍然大悟,刺啦一聲從衣服下擺私下一塊白布,以手蘸著滿地的鮮血在白布上寫寫畫畫,隨即站起來彎腰慢慢朝陸海波踱去。

陸海波心情很不爽,這便如一頭終於逃出籠子的猛虎,想出去大殺四方結果獵物已經被狗給咬死了一般。

他又豈能看不出這群衣衫襤褸的朝鮮兵是在投誠,只是若不是有軍令在身,他真想裝個糊塗,身上沸騰的熱血呀,竟無處釋放。

一個小校從金在秀手中接過白布遞給陸海波,陸海波面無表情的展開來看,只看了一眼,一腔熱血差點噴湧而出。

只見這白布之上寫著:大明繞命,俺要投翔。

其中饒命的饒、投降的降還都是錯別字。

這時的朝鮮國用的乃是大明的文字,往前數一千年,再往後數三百年,這片土地一直用的都是華夏的方塊字,只不過讀音不同罷了。

明朝時,即便一個明人、一個朝鮮人皆不通對方語言,但只要會寫字,便基本可以進行無障礙交流。

直到二十世紀初,學壞了的棒子們覺得自己牛掰,認為用華夏文字顯得自己是別人的小弟般,便在漢字基礎上山寨了所謂的朝鮮文字此是後話。

至少目前的朝鮮國人還是非常仰慕華夏文化,一些家裏有條件的朝鮮人皆懂些常見的大明語,金在秀便是個半吊子。

陸海波冷哼一聲也不作答,命手下收繳了這群朝鮮兵的兵器,又派人出城向劉鴻漸稟報戰況。

少傾,劉鴻漸在親衛裏三層外三層的護持之下入了義州城。

對於這群朝鮮兵,劉鴻漸倒是沒多少成見,不過是一群軍備不整的衛所兵而已,這種兵在大明向來是炮灰般的存在。

“你們認賊作王,降了蟎清韃子,有罪。”劉鴻漸說著,身邊一個親衛提筆寫完,遞給首領金在秀。

由於事出倉促,劉鴻漸一直還是急行軍,禮部分派給遠征軍的四夷館通譯還沒到達朝鮮境內,劉鴻漸不得已只得用最古老的溝通方式,寫字加比劃。

“大王饒命,俺願帶路。”金在秀皺眉看了看,小心得接過筆回道。

“可為先鋒?”劉鴻漸又道。

入了朝鮮境內,人生地不熟的,外加上沒有補給,一切軍需皆需要就地征繳,本就只有三萬兵的劉鴻漸並不想分兵。

而這夥兒朝鮮降兵足以勝任跑腿兒的、征糧的、拉車的,關鍵時刻還能充當炮灰。

金在秀聽聞劉鴻漸答應留得他們性命,哪裏還會不允,直接大喜著磕頭。

“你去著人,征用義州城全部余糧,辦好了差事,有賞。”劉鴻漸隨即對金在秀下令道。

本就是為了剿滅建奴余孽,對於這些外族人劉鴻漸心中並沒有什麽憐憫,即便是死十個朝鮮兵能換回一個大明士兵的性命,他也在所不惜。

羅刹國東征,察哈爾、大明盟古行省、東北行省都承擔著軍事壓力,他手裏這支生力軍斷然不能出差池,否則整個北境都有可能陷入恐慌。

義州城周圍多山,即便征用了城內的余糧,只要這些平民勤快也斷然餓不死。

軍隊行軍與日常駐守時的夥食是不一樣的,行軍打仗即便是戰馬都得喂豆子更別提士兵,不吃飽飯哪裏有力氣沖殺。

慈不掌兵,怪就怪在你們的國王實在是太不給力了,劉鴻漸想起去歲時的那李倧心道。

其實那老頭人還不賴,只是太倒黴了,尼瑪,還欠著本王銀子呢,就地征糧權當是李倧還債吧!

五千余朝鮮兵隨即在義州城內,踢開當地人破爛不堪的房門搜刮起糧食來,而義州城四個城門除卻洞開的北門外,其余三個城門仍舊被封死。

劉鴻漸也不怕這些朝鮮兵逃竄,畢竟四周皆是敵人,降了又降的兵又能逃到哪裏呢?過街老鼠罷了,除了他肯收,誰還敢?

“報!啟稟大人,義州城南三十裏外有賊軍襲來!”一個傳令兵跑到劉鴻漸身前跪地稟報。

“約有多少人,是誰人領兵?”劉鴻漸嘴角一揚,身後陸海波握著戰刀的手抖了一下。

“塵土滾滾之下,小人看得不甚清楚,但至少得有一萬人!至於是誰人領兵,小的……不清楚。”傳令兵猶豫了一下道。

“林河,你領五千火槍手、一千擲彈兵迎敵,陸海波引五千騎左右護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