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4章 二次北伐

字字由心,直看得劉鴻漸潸然淚下,垂垂老矣的崇禎大叔,即便是肩頭頂著朝廷百官的壓力,仍舊默默的支持著他,或者說支撐著這個剛有些起色的帝國。

崇禎大叔依然是去年那個崇禎大叔,他執拗、剛愎自用缺少當機立斷的雄心,但卻絕不缺少勤政愛民的仁慈。

十八年前,他信任袁崇煥,將最優厚的待遇、最大的權力、最精銳的兵力給了他,並努力勒緊褲腰帶為袁崇煥遮風擋雨背黑鍋。

十年前,他信任楊鎬,依然是如此。

他被朝臣所誤,被武將所誤,世人皆以為他多疑而寡恩,實則沒人知道他其實心中有多大的淒苦。

他想去相信朝臣、相信武將,可百官都拉幫結夥敷衍他,武將更是擁兵自重,他還能信誰?

這也便是為何崇禎得劉鴻漸而如此寵溺的緣由,此時的劉鴻漸,便是大明、是他崇禎的救命稻草。

朝臣或許出於這樣、那樣的原因不能容忍,但崇禎卻是不管,誰說話都不好使,即便你是為了大明社稷也不行!

有朕在,卿勿慮,有卿在,朕心安。

劉鴻漸心中念道,大叔的這份情義,看來是還不完了!

將崇禎的信收入戒指,劉鴻漸隨即又打開了朱慈烺的信。

“吾兄佑明親啟:

此去朝鮮,路遠迢迢,劉兄當保重身體,金戈鐵馬,氣吞萬裏如虎,本宮也想去感受一番,奈何國事纏身不得往,實為本宮之遺憾也。

莫忘了劉兄答應本宮的事,本宮雖無法親往,亦有為我大明增添疆域之雄心壯志!

太醫院使齊銘胤齊太醫說,父皇的病情反反復復已入膏肓,多則一年,少則六月……慈烺心憂恐生變故,萬望劉兄早日凱旋。”

書信寫的簡潔幹練,這小子,倒是沒被朝中那些文糾糾的所謂老師們影響,倒是萬民之福,劉鴻漸心道。

只是大叔的病……唉,劉鴻漸心中嘆了口氣,盡人事,聽天命。

“取筆墨來!”劉鴻漸放下心事沖屋子外頭喊道。

劉鴻漸洋洋灑灑之下寫就了三封書信,一封給崇禎,一封給朱慈烺,一封則給自己家中的三個小娘子,而後便三封信折疊好,珍而重之的交給黃鶴。

“王爺,這朝鮮國全部宗族罹難,可真是夠慘的。”黃鶴端著碗茶水沒話找話道。

“呵呵,以後可沒有朝鮮國嘍,朝鮮百官、萬民請願,乞請大明收歸為省,本王已代為應允,此事本王已在信中寫明,勞煩黃公公呈交聖上。”

二十多天來,劉鴻漸少有的露出了笑意,想來垂死病中的大叔得知此事,也會沖一沖喜吧。

“什麽?王爺此話當真?”黃鶴初入朝鮮還不知其就,只猛的站起身來竟不顧茶水灑在身上。

“軍國大事,本王何曾開國玩笑!”劉鴻漸道。

“這簡直是太好了,萬歲爺和太子殿下若得知定然會欣喜,連帶著那些個朝臣的嘴定然也能堵上了。”黃鶴興奮的在屋子裏走來走去。

若朝廷因此能收歸如此大的一個行省,莫說數千士兵,估計就算一萬,這些朝臣們也舍得,畢竟百年之後他們也是與有榮焉。

“不行,咱家要立即啟程,將這天大的好消息報與萬歲爺知道。”黃鶴來回踱步突然停下來道。

“也不急於這一時,你才剛到,漕船上的糧草輜重還未來得及卸下,且休息兩日再走不遲。”還別說,這賣皮革的還是個急性子。

劉鴻漸給崇禎的信中已經將朝鮮境內的事說了個清楚,包括朝鮮官員、百姓的請願,以及他的安排。

朝鮮剛剛收復,各地都還不太平,劉鴻漸的意思,朝鮮行省當與東北、盟古行省一樣,三年之內設總督實行軍管。

神機營的另一位參將曲建宏被劉鴻漸留了下來充當此職,又命自東北行省馮敦厚處調來一萬老兵劃歸曲建宏任用。

而金在秀、李純亨等朝鮮武將,則繼續統領殘存的五萬多朝鮮兵。

劉鴻漸交給曲建宏的任務,一則練兵,將這群連衛所兵都不如的朝鮮兵,訓練成可以力戰的強軍,朝鮮距離倭國很近,以後說不定有大用。

二則墾田,朝鮮百姓受儒家熏染甚重,天然擁有安分守己的土壤,三年內大明可以不用朝鮮交納田稅,三年之後朝鮮定然可為大明的又一糧倉。

三日之後,數艘漕運大船所帶來的一應糧草、彈藥皆運抵漢城,黃鶴、金成日等數個道府觀察使則乘著漕船自朝鮮向大明而去。

六月二十九,風朗氣晴,遠征朝鮮僅存的兩萬四千明軍於漢城外整裝待發。

劉鴻漸盯著城下的兩萬多弟兄,熟悉的身影已然不見,少了整整六千弟兄,壓抑許久的怒火又要悄然迸發。

“此番北伐羅刹,必然兇險萬分,即便是本王也並無多少勝算,本王還是那句話,若是不敢去、或是不想去者,不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