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7章 東宮舊臣

雖然震驚於崇禎的決定,但包括內閣首輔李邦華在內都沒敢當堂表示反對。

誰特麽活膩歪了,敢在這個時候找茬兒,崇禎雖然久不臨朝,但或許是大明兵鋒正盛的緣故,現在的朝臣反而更敬畏他。

只有劉鴻漸老神在在,心說躲得過初一,還是躲不過十五,這一下子怕是要走到所有朝臣的對立面了。

唉,虱子多了不癢,管他呢!

崇禎見朝臣們並無異議,嘴角的胡子翹了翹滿意的出了大殿。

“恭喜王爺榮登高位!”次輔範景文皮笑肉不笑的對劉鴻漸拱了拱手道。

“唉,說出來你可能不信,本王並不想。”劉鴻漸嘆了口氣。

“呵呵,還望王爺盡心盡責,為朝廷謀福,告辭!”範景文哪裏肯信,又拱了拱手便自顧自的離去。

這世道就是這樣,即便你是拳拳報國,但這位置總是太敏感,沒人希望自己頭上懸著兩把屠刀,一把就已經夠他們難受的了。

“王爺無須介懷,夢章只是一時氣惱,我等皆為生民立命,不可拘泥陳規。”首輔李邦華倒是很大氣。

他本就不是迂腐之人,更知道範景文為何不滿,只是他本人還是相信安國郡王劉鴻漸對大明並無覬覦之心,而且論能力,他自己都自愧不如。

只是其他朝臣就不一樣了,除卻本就穩穩站在劉鴻漸身後的禮部尚書韓郁外,其余的人看劉鴻漸眼色都不太一樣。

劉鴻漸才不管這些阿貓阿狗,他一向對這些老頭敬而遠之,不惹他大家相安無事,沒事找茬的,你來試試?

跟幾個內閣大爺寒暄了幾句,劉鴻漸便離開了皇極殿。

國不可一日無君,緊趕慢趕的,第二天朝廷便舉行了朱慈烺的登基大典。

大典當天,年輕的朱慈烺身著五爪金龍皇袍帶著一眾朝臣祭天禱地,劉鴻漸也沒得法子跟著折騰。

在京城內饒了一大圈將該祭拜的祭拜了個遍之後,朱慈烺重又帶著朝臣回到了皇極殿。

朱慈烺倒是年輕力盛,而且第一次登基沒什麽經驗,幹啥事都興致勃勃,而且這廝去哪都是坐著禦輦。

這可就苦了身後一大幫子老大爺,包括整日帶兵打仗的劉鴻漸在內,都感覺腳已經不是自己的腳了。

而後王二喜宣讀了朱慈烺的繼位詔書,大赦天下。

劉鴻漸現在簡直將該死的禮制痛恨道了極點,只是朱慈烺仍舊沒有退朝的意思。

“王公公,宣讀第二道聖旨吧!”朱慈烺和顏悅色的對司禮監王二喜道。

崇禎都是直呼王二喜的名諱,而朱慈烺估計還是不太適應身份的轉變,喊的竟然是半敬稱。

“諾!”王二喜卻不敢怠慢,行了禮後又從禦案上拿過第二道聖旨。

“聖旨,安國郡王劉鴻漸、東宮侍講程志、張天祿、陳泰應接旨!”王二喜攤開了聖旨瞅了一眼劉鴻漸道。

“奉天承運皇帝,制曰。

安國郡王劉鴻漸,驅除韃虜,攘外安內,為大明不世之材,敕命其為大明天下兵馬大元帥,晉封太師。

東宮侍講程志、張天祿、陳泰應,博聞而強識,有治國之能,敕命升程志為禮部左侍郎,張天祿為吏部右侍郎,陳泰應為督察院右副都禦史。

望爾等盡心盡力,共襄大明中興之志。

欽此!”

聖旨宣讀完,朝臣們都要郁悶死了,昨天崇禎石破天驚般的聖旨還沒能讓他們走出來,今日朱慈烺又來了這麽一出。

劉鴻漸晉太師倒沒什麽畢竟是個虛銜,而天下兵馬大元帥本在崇禎朝便已經做過封賞。

朱慈烺如此做派無異於是向劉鴻漸說明,他與他的父皇一樣信任他,希望劉鴻漸也能如幫他父皇一樣輔佐他、輔佐大明。

這些都無可厚非,對於皇家對劉鴻漸封賞,群臣們也早就習慣了,虱子多了不癢同樣適用這些朝臣,安國郡王惹不起,不惹便是。

可程志、張天祿、陳泰應又是什麽東西,一個小小的東宮侍講何以能直升侍郎,這簡直太荒謬了。

但凡朝廷三品以上大員,皆是在內閣的商議和舉薦之下方能選出,即便是當朝皇上也無法直接指認某人,這是規矩。

更別提是三個小小的東宮侍講了。

只是,朝臣包括內閣成員在內,郁悶就郁悶在這。

新帝剛登基,誰敢第一個跳出來去逆龍須?

新官上任還三把火呢,朱慈烺剛躊躇滿志、興致勃勃的登上大位,發布的第一道聖旨便被駁回,這面子往哪擱?

次輔範景文瞄了一眼李邦華,李邦華人老成精仿佛耳朵上也長著眼睛般扭頭看向範景文。

範景文的眼神似乎在對李邦華說,李孟暗,這事兒不合禮制,你是首輔,這事兒該你出頭。

李邦華胡子抖了抖微微的搖了搖頭,心說還是算了吧,這個档口去諫言,即便逼著朱慈烺收回成命,他們這群老臣估計也會被新帝嫉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