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8章 還不是因為錢

話分兩頭,當劉鴻漸調兵遣將意欲武力征服鄭家軍時,身在福建泉州府的鄭家老巢也早已如臨大敵。

鄭芝龍從南京回到泉州的第二天,便重新召集了鄭家骨幹,除了鄭芝鳳、鄭彩外,還有早年十八芝仍健在的諸如鄭興、鄭明、陳暉、楊耿等皆數到場。

此是關乎鄭家生死存亡的大事,得召從南洋各地趕赴來的鄭家骨幹們都面色凝重。

“那安國郡王開出的條件你們也都知道了,想我鄭芝龍縱橫四海二十余載,摸爬滾打半生方掙下鄭家的家業,豈能如此拱手於朝廷?

況大明陛下生性多疑,安國郡王又素有兇殘的惡名,恐不能容我等,若貿然將兵權交出去,雖能留下家財,卻難以安然度日。”鄭芝龍捋著胡須道。

即便在座的大都不怎麽識字,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的道理還是都懂的。

現在手裏頭有兵,自然能護得各自的財產安全,若一旦將這些兵交了出去,保不準以後都要夾著尾巴做人。

而且誰又能曉得上位者會不會尋個由頭就將他們一網打盡,要知道到時候手裏頭沒了兵丁,朝廷若要拿他們跟捏死個螞蟻毫無分別。

鄭芝龍一席話讓得眾人大都深以為然,只有鄭家老四鄭芝鳳眉頭緊皺。

“再者,我鄭家水師大部皆為海寇出身,喜自由而桀驁不馴,若交由朝廷掌管,難免會派些迂腐的文臣來指手畫腳。

這些將士皆為粗獷之留、悍不畏死之輩,又豈懂得朝廷裏那麽多的人情世故,一旦投誠必然如那水滸評書中梁山好漢般,落得淒慘收場。

鄭家水師能有今日,少不了諸位的汗馬功勞,多少弟兄埋骨異地、多少弟兄與外藩人浴血廝殺,方有鄭家水師如今之威名。

是以,我鄭芝龍斷然不許鄭家遭朝廷染指,即便拼到最後一人,也死的痛快。

諸位兄弟意下如何?”鄭芝龍道,他言語間似是想起了往事。

“我聽家主的,家主若不降,那我便率兄弟們與朝廷鬥到底。”見鄭芝鳳沒發言,鄭彩忍不住道。

“我也聽家主的。”鄭興隨即附和。

片刻功夫,除卻鄭芝鳳以及他手下的幾個親信外,其余人皆發言拒絕投降。

“老四,為何不說話?是還想著入朝為官嗎?”見鄭芝鳳沉默不語,鄭芝龍道。

鄭芝鳳早年曾考取了大明的武舉,而後武進士屢試不中,恰逢老大鄭芝龍發跡,才決定放下功名跟鄭芝龍闖蕩。

而入朝為官也一直是他的心結,鄭芝龍還倒是老四仍念著舊事,略作不滿道。

老四手下的兵雖然不多,又不似他自己般在軍事上自學成才,但畢竟是系統的學過朝廷的兵事、兵書,外加上自己不識字,在某些方面他還頗指望老四。

“大哥,何不選那第二條呢?”鄭芝鳳沒有回答他的疑問,而是盯著鄭芝龍道。

“四叔,福松才剛過弱冠之齡,又無甚統兵經驗,怎堪大任!

此是那安國郡王的奸計,四叔斷然不能相信朝廷啊!”鄭彩急忙道。

一聽鄭彩如此說,其他幾人也會心的一對眼神反對鄭芝鳳。

劉鴻漸給鄭家的第二個選擇,鄭家軍交由家主之子鄭森統管並交出多年所獲不義之財。

前半句沒有任何問題,畢竟水師是鄭家的,鄭森又是鄭芝龍的嫡長子,得位不可謂不正,即便年輕些也不打緊,不是還有他們嗎?

問題就出在後半句,交出家財!

他們出生入死那麽多年為了啥?實現人生抱負嗎?為了兄弟情義嗎?

屁!若不是吃不飽肚子,又有幾人願意將腦袋別在褲腰帶上!

好不容易有了銀子苦盡甘來了,卻要他們全部交出去,想啥呢?門兒都沒有!

但鄭彩又不肯承認是因為舍不得家財才反對,只好委屈並不在場的堂弟鄭森鄭福松來背鍋了。

鄭芝龍嘉許的看了一眼大侄子,心說還是老二家的懂事,可惜老二鄭芝虎死的早,若是老二還在的話,台灣又豈能落到荷蘭佬手裏?

“唉大哥啊,大明如今已不是兩年前的大明,與朝廷對著幹,我們沒有絲毫勝算!”鄭芝鳳嘆了口氣道。

朝廷擁兵近百萬並且還在不斷的擴充之中,即便戰死了一萬、甚至十萬,仍舊可在一兩年之內填補空缺。

聞聽朝廷的北洋水師如今已經停泊在了台州,一年前,朝廷哪裏有什麽北洋水師?

說到底,朝廷有數千萬百姓、有諾大的疆域,朝廷可以經歷失敗,也敗得起。

但他鄭家呢?鄭家水陸士兵散布在福建、南洋諸島,一時之間難以集結。

而且鄭家軍中倭人、朝鮮人、呂宋人、暹羅人甚至黑人占據一半,很多原有地盤都已被大小弗朗機以及荷蘭佬奪去,難以迅速征集人手。

至於漢人就更別提了,如今朝廷南北皆豐收,外加上朝廷免除了農人大部的田賦,除非犯了大罪,鬼才願意跟著他們出海漂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