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3章 尼古拉斯.一官

泉州府,晉江縣,安平鎮。

十六年前,晉江縣還沒有安平鎮,這裏不過是沿海的小鄉村,良田不過數十頃,人口不過三百。

崇禎三年,鄭芝龍帶著掠奪來的財富榮歸故裏,將新家選在了安平這個小村子,歷時三年又兩個月建置豪華府地。

鄭府位於安平橋以北,西從西埭抵西港,北達西垵頭,南臨安平橋頭,直通五港口岸,占地一百三十八畝。

鄭府主構為歇山式五開間十三架,三通門雙火巷五進院落,兩旁翼堂、樓閣,亭榭互對,環列為屏障。

東有敦仁閣,西有泰運樓,前廳為天主堂,中廳為孝思堂,規模宏聳。

大厝背後辟有致遠園,周以墻為護,疏以丘壑、亭台、精舍、池沼、小橋、曲徑、佳木、奇花異草。

自此以後安平鎮成為鄭芝龍擁兵自守的軍事據點和海上貿易基地,一直持續到南明永歷九年。

小鄭為了表明與通古斯人不共戴天的決心,一把大火將這曠世豪宅焚毀,憤而起兵。

“嗯,這宅子不錯!”劉鴻漸帶著一幫子親衛,剛走到鄭府大宅門口就贊不絕口。

“大人,那鄭芝龍攜眾逃了!”內閣次輔韓郁提醒道。

“就是門口這倆石獅子,有點俗氣呀!”劉鴻漸騎在馬上嘀嘀咕咕道。

“大人,那……”

“唉,韓大人,本王眼睛又不瞎難道看不到鄭氏匪軍逃跑了嗎?”劉鴻漸見韓大爺臉都憋紅了,只得放棄巡視這大宅院。

“你想想,若是本王在這泉州將鄭家匪軍全殲,對大明究竟是好處大還是壞處大?

若是想不明白,就回京去吧!”劉鴻漸瞥了一眼韓大爺就繼續去逛園子了。

四處亭台樓閣雖被翻騰的一片狼藉,但很明顯鄭家逃得太過匆忙,一應的瓷器、家具幾乎原封不動。

池塘裏的魚仍舊若無其事的歡快暢遊,甚至樹上掛著的鳥籠子裏一只紅綠相間的鸚鵡也未曾帶走。

這鳥歪著頭盯著劉鴻漸等幾人也不言語,劉鴻漸覺得有趣便走過去逗弄。

“一官威武!一官威武!”鸚鵡似乎是不認識劉鴻漸,嚇的上躥下跳還口吐人言。

“臥槽,你這破鳥,嚇老子一跳!”劉鴻漸大罵道。

“一官威武!一官威武!”鸚鵡來來回回就這兩句還叫個不停。

“一官?”劉鴻漸沒整明白回頭看向韓郁。

“大人,一官乃是鄭芝龍的原名,此人曾經為了巴結東瀛巨島李旦,還信奉了天主教,教名為尼古拉斯·一官。”

韓郁雖不通戰事但對當朝大患鄭芝龍還是有所研究。

“等等!你說他叫啥?尼古拉斯?”劉鴻漸露出個奇怪的表情,尼古拉斯·趙四,劉能,一官,嘖嘖!猿糞啊!

“大人,下官以為,鄭家若逃去南洋,可對大小弗朗機、荷蘭、弗朗查形成威脅,這樣我大明朝廷就不用直接面對這些番人。”韓郁接著道。

“嗯不錯,我大明水師新建伊始還需時日來發展壯大,鄭芝龍雖不肯歸附朝廷,但說到底還是漢人。

與其窩裏鬥,倒不如放他們去南洋禍害外藩人。”劉鴻漸露出一副孺子可教的表情。

其實有的話他還沒說,之所以沒下狠手滅鄭家,相當一部分原因還是鄭森的存在。

這小子在海事上的見識不下於他,日後倘若朝廷要揚帆出海,必是一大助力,至於老鄭嘛,呵呵,長江後浪推前浪,不服老可不行。

“大人,安平鎮沿海炮台中的火炮被全部拆除了。”秦佐明從海邊巡視回來郁悶的道。

他師從秦良玉,知道海防對於朝廷的重要性,一到安平便急匆匆的帶人去了海邊。

安平鎮沿海恰好位於一個凹口,形成了一個優良的海港,在海港的兩側鄭家花費巨資打造了威、震、海、門、高五座大炮台。

周邊又混有二十五座小炮台,每座大炮台設大炮三門,整個安平鎮正是由於這片炮台方能抵擋住荷蘭佬曾經的入侵。

“本王不是從京營調撥過來一百二十門新式火炮嗎?還有泉州城頭的那八十門鄭家火炮,都拉回來。

秦佐明、秦拱明,此番戰事之後你們二位不用回川了,本王回去便稟明聖上,升秦拱明為泉州總兵、秦佐明為副總兵,分兵五萬,負責福建、浙江、廣東三行省海防。

海防之事事關大明沿海百姓之安危,一應炮台工事所需,工部、戶部會優先撥付,你二人當以國事為重,不得馬虎。”劉鴻漸想了想道。

兩百年後那些所謂列強侵略我漢家河山之時,基本就是從廣東一路向北,這片區域的海防對朝廷至關重要。

在水師還沒有壯大起來之前,堅固的炮台將士大明自我保護的最佳方式。

炮台用木材和青磚砌成後,外用二尺多厚的三合土砸實,炮彈打在炮台上只能打一個淺洞,還能避免磚石飛濺而帶來的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