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3章 聖旨,家書

“聖旨到,安國郡王劉鴻漸接旨!

奉天承運皇帝,制曰:

茲安國郡王劉鴻漸自十月入江南始,除鹽商以振商稅,驅鄭匪以安東南,大明中興幸甚,朕心甚慰。

賜蟒服三件,賞金千兩,加太保,望卿戒驕戒躁,為朝臣豎標榜,則為朝廷之幸,萬民之幸。

欽此!”

已經榮升司禮監隨堂的龐大海把聖旨合了起來,雙手呈給劉鴻漸。

“王爺快請起,說起來咱家也有好些日子沒見您了呢!”龐大海笑眯眯的沖劉鴻漸道,言語間味道卻怪怪的。

“呵呵,龐公公遠道而來辛苦,咱們屋裏說話。”劉鴻漸伸手示意龐大海進屋道。

一轉眼在江南地界已經呆了三個月,說起來還有點想念家裏的人,雖覺這龐大海說話有點陰陽怪氣,但劉鴻漸也沒太在意。

“哦對了,看我這記性,差點壞了大事。”龐大海剛走到門口突然拍了下腦門兒,沖院子裏的一個小黃門招了招手。

“這是皇爺給您的密信,裏頭還有太上皇的。”龐大海從小黃門手裏接過一個檀木匣子,鄭重的雙手呈給劉鴻漸。

劉鴻漸接過匣子與龐大海一起入了泰運樓,並吩咐下人上了茶後,劉鴻漸才小心打開了密封完好的匣子。

裏頭左右各放著一封書信,左邊是朱慈烺的,右邊是崇禎的,劉鴻漸毫不猶豫直接先取過崇禎的信展開來看。

吾婿佑明親啟:

一別三月有余,朕甚為想念,聽聞鄭患已除,朕心悅之際,特在西山別苑設了宴,軍械所之宋先生、徐先生、兩位畢先生皆在列。

朕與四位先生談起你,四位先生皆言你天縱奇才,實為大明之福。

他們皆好奇你的那些圖紙從何而來,朕自以太祖皇帝所賜搪塞。

然朕這兩年反復思量,鬼神之事不足以信,恐沒那麽簡單,是以這次回來,朕定要好好的盤問你。

今秋十月末,朕與宋先生苦研半年,終於將那蒸汽機的驅動力又提升了一倍。

宋先生言,待再測驗改良一番便可交由天津之寶船廠,待時定能提高我大明戰船之神速。

至於你所言,蒸汽機可以猛火油為燃料,加以車輪驅動,朕與宋先生反復斟酌,亦沒有頭緒,此是朕之憾也。

最近幾日,朕覺精力大不如前,好賴周氏、坤興、昭仁每日陪在朕身邊,朕覺此生無憾。

至江南之事,不論大小卿皆可自行斟酌處置,後以奏疏轉交慈烺便可,慈烺年輕,往後仍需你來多費心。

倘若江南事了,卿且盡快返京。

此詢順安

丙戌年十月十二。

劉鴻漸看完輕輕嘆了口氣,大叔雖然天天在軍械所忙活,但這心裏頭仍舊是放不下朝廷和慈烺啊。

至於那汽車和火車,即便是有圖紙,不過是基礎類的說明而已,不把石油提煉、橡膠提煉等一系列必需品先研究出來,不過是子虛烏有之事。

劉鴻漸唯一擔心的還是崇禎的身體,大叔只說精力大不如前,但劉鴻漸知道,可能真的已經到了油盡燈枯的時候了,只不過大叔不想讓他擔心而已。

見龐大海只是端著個茶碗靜靜的坐著,劉鴻漸隨即又取出了朱慈烺的信攤開。

劉卿親啟:

劉卿此去江南,除兩淮鹽商之阻,又為朝廷去了鄭氏海匪之大患。

朕得知這消息欣喜之余,還特地前往西山別苑給父皇稟報,父皇聽了也極為高興,聽聞還在別苑開了宴席慶賀。

然自鄭氏海匪難逃之後,朝廷隱有傳言,言那鄭家孽子與劉卿是舊友,鄭氏之所以能安然出走南洋,皆是劉卿你故意為之。

朕聽聞此事怒不可遏,已著東廠、大理寺聯合查訪,若查出傳播謠言之人,朕定當重處。

卿著人送來的奏疏朕看了,既然海關可為朝廷增加大筆稅收,朕自然不能放任。

海關征稅之事權由劉卿做主,朕已知會吏部、工部加以配合,一應所需皆可直接從各省、府調配。

還有一事,按禮制明歲需為朕定立年號,內閣幾位閣老經反復斟酌,給朕呈上兩個年號待選,一曰慶豐,是為取今歲風調雨順南北皆豐收之意,一曰泰順。

兩個年號朕都覺不錯,不知劉卿意下如何?

父皇這幾日身體愈加不好,已經臥床半個多月,太醫院齊太醫言,父皇的病灶已擴散全身入膏肓矣,倘若江南之事了卻,劉卿需盡早返京。

順頌時綏

丙戌年十月十七。

劉鴻漸放下信來思緒良多,從明年開始就要用新年號了,這標志著崇禎年的徹底終結。

至於朱慈烺的年號,慶豐?怪怪的,似乎是個包子鋪?這內閣怕不是開玩笑的吧?

泰順倒聽起來不錯,泰順,太順,國泰民安,朝事順遂。

至於朱慈烺所說京城傳的那些關於他與鄭家的謠言,劉鴻漸心裏極為的不爽,看來,這事兒就是朱慈烺心裏也在懷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