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1章 面子不是別人給的,是自己掙的

朱慈烺有想過這些使節的請求,或許是想多要些回貢,或許希望給他們封賜個大明的爵位讓他們榮耀的歸去……

只是他萬萬沒有想到這些使節懇求是降低他們的關稅,這個請求對朱慈烺來說倒沒覺得有什麽,畢竟大明的皇帝對於商稅向來不看重。

如果劉鴻漸在跟前,少不得要給這廝一個糖炒栗子,這尼瑪怎麽爛泥扶不上墻呢?

朱慈烺之所以猶豫,是因為關稅的事兒是他劉兄極力主持的,如果貿然的給這群使者降低關稅恐會有損他劉兄的大計。

“陛下,各國使節遠道而來辛苦,不若先安排貴客們歇息,關稅之事也可容後再議!”見皇上為難,禮部尚書韓郁出班奏道。

有朝臣出言朱慈烺自無不允,當即宣布退朝。

幾個使節邊跟著禮部的小吏回鴻臚寺邊小聲的嘀咕著。

“大明的這位年輕的陛下似乎在猶豫,也不知能不能答應我們的要求。”荷蘭使者艾博塔道。

“大明的皇帝最喜歡奉承,那些官員也只喜歡聽咱們誇贊大明,甚至為了顯示自己的富有,明明沒有那麽多的資產仍舊要打腫臉充胖子顯擺給我等,所以我覺得大明的皇帝肯定會答應我們的要求。”

小弗朗機國使節亞歷克斯聲音有點大,言語間卻充斥著對大明的輕視。

“亞歷克斯,你小聲點,四周可都是大明的官員。”弗朗查國使節漢斯皺眉提醒道。

幾人皆是負責外務接洽的,懂好幾種語言,當著禮部小吏的面兒說的乃是弗朗機語。

“怕什麽,這些明人都閉塞不堪,根本就聽不懂我們在說什麽。”

“也是……”

“依我看啊,若是大明皇帝不同意降低關稅,我等幹脆繼續走私吧,我已經派了人手去聯絡大明的商人……”

……

乾清宮裏,朱慈烺緊急傳召了內閣班子,就各國使節請求之降低關稅之事展開討論。

“皇上,臣以為我大明疆域遼闊、富有四海,當有大國之風範,這些邊陲小國不過是仰慕我大明的繁榮,倘若皇上拒絕了他們的請求,他們回國後勢必會說皇上您刻薄寡恩,臣之見,不若允了他們吧。”

東閣大學士張天祿見幾個同僚都沉默不語,率先發言道。

張天祿深知這位小爺與先帝一樣,都是極好名聲之人,否則也不會那般在意百姓對他的評價。

“張大人,對外番人征收關稅是安國郡王極力支持的國朝大計,也是日後朝廷稅務征收的一大助益,倘若皇上允了這幾個國家的使節,萬一再過些時候其他的小國也過來這般要求,那這海關豈不是形同虛設嗎?”

文華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韓郁反駁道。

雖然韓大爺覺得給這些小國以恩惠沒什麽大不了,但畢竟這海關大計是他的座主提出的,不論如何,他都應該站在安國郡王的立場上去應對此事。

“韓大人言重了,本官又沒說全部減免,給來朝之國以恩惠乃是祖制。”張天祿反駁道。

“此一時彼一時也,倘若大明還事事去遵循祖制,難道先帝朝的教訓還不夠嗎?”韓郁厲聲質問。

若不是幾年前安國郡王異軍突起挽救了大明江山,就按照那群因循守舊的朝臣們的做法,大明早就亡了。

“你……”

“好了好了,諸位愛卿莫要因此爭吵,還是等劉卿來了再作打算吧。”朱慈烺見張天祿被氣的吹胡子瞪眼,擔心爭吵升級趕緊出言全解道。

過了大半個時辰,鹽政改制、海關征收事項的始作俑者、深藏了功與名的安國郡王劉鴻漸姍姍來遲。

“讓皇上和諸位久等了,那群外國使者在哪兒呢,臣怎麽沒見著?”劉鴻漸風風火火的進了大殿行了禮道。

一聽聞各國使者前來,劉鴻漸便知出了事情,而一聽朝廷小黃門來說是為了關稅事項的,劉鴻漸便更感興趣了。

“王爺,使節們都被韓大人安置在了鴻臚寺,皇上召您來主要是想商議一下減免關稅之事。”首輔李邦華甕聲甕氣的道。

他雖為首輔但對於海關、稅務等事不甚了解,只是憑直覺感覺這群使節定然沒安什麽好心,因為這群人的眼神兒有點怪,或者是說貪婪。

“減什麽關稅?為什麽要減?這還用討論嗎?肯定是不減呀!”劉鴻漸一臉的驚訝。

他覺得這群大爺是閑的沒事了,定好的律法怎能因為幾個老外送點禮就改了?

再說了,那可是銀子,銀子知道嗎?銀子重要還是面子重要?

“王爺,這有損國朝的威儀。”見其他人並不敢反駁劉鴻漸,張天祿沉聲道。

“威儀?威儀不是別人給的,是大明帝國自己掙的!”劉鴻漸一聽就不樂意了。

大明百姓過的好不好,朝廷是不是有面子,不是幾個外國佬說了什麽就是什麽,不是為了讓他們感激大明就得去送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