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1章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

原來山長大人說的‘實習’是試職的意思呀!宋應星心道。

在大明,即便是中了進士成了準縣令,依然有為期一年的試用期,明時稱之為試職,太子在登基之前也要先進行一段時間的學習,當然皇帝沒有試用期,明時稱之為觀政。

還倒是山長大人來就是為了遛彎兒消食,原來竟真的是在為這些學生們著想,難能可貴,難能可貴呀!

宋大爺向來對劉鴻漸這個年輕王爺要求比較低,反正工學院也好、軍械所也罷,都是自家的一畝三分地兒。

他不指望劉鴻漸真的親力親為,為大明鑄造未來,只要不高指標、瞎指揮自有他和徐老哥來張羅。

對於山長大人提出的全體學生外出試職,宋大爺倒是也沒覺得是個餿主意,畢竟學院的課程學完了,難不成這接下裏的一年就窩在學院裏混吃混喝嗎?

只是……宋大爺扭頭瞅了一眼徐大爺,他從徐大爺眼中看出了同樣的疑問。

“大人,采掘科……”宋大爺眉頭微蹙似有不忍言。

他不想打消正興致勃勃的給學生們鼓氣的山長大人,但是土木科、水利科乃至冶煉科都還好說,大不了上頭跟工部打個招呼跟著工部的匠人去工坊觀摩便是。

但采掘科可是要去探礦的,礦山者,多有在深山老林之中,且如果探礦那般容易,大明又怎麽陷入財政拮據的窘境?

但凡大明哪一個地方發現金、銀、銅礦,都是朝廷包括聖上在內歡飲鼓舞的時刻,大明中葉以來一直受缺銀之拖累,市面上流通的銀兩過少,使物價攀升百姓也為之苦。

工部不是沒下功夫,每年工部都回下派不少人下去各地尋礦,奈何收效甚微。

有經驗的匠人尚且不行,工學院采掘科都是些十五六、十七八的少年,何以堪此重任?

“宋老不必擔心,本山長自是考慮了這方面的問題。”劉鴻漸回頭輕笑一語示意回頭再同他解釋。

笑話,他可是帶著礦產分布圖過來的穿越者,雖然這時候的地名與後世地圖大不相同,但那不打緊呀!

兵部有大明的詳圖,雖然比例尺什麽的不夠精確,但湊合湊合也能將古今地名一一對應,采掘科的學生只需要按圖索驥就行了。

劉鴻漸只是後悔這礦產分布圖太過籠統了,只是在地圖上標明河北遷安、安徽馬鞍山、四川攀枝花有鐵礦,還畫著個實心的三角。

沒了……這也太言簡意賅了。

沒辦法,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使其探礦,雖然路程辛苦點、爬山探礦更是不容易,但活兒還是要有人幹的。

他能做的,只是給這些學生指明某省某地有什麽礦,而後以安國郡王的名義給這些學生們各自開好路引,以便路過某地時能得些官府照應。

與大皺眉頭的宋大爺與徐大爺相比,工學院的學生們倒是少年不識愁滋味,個個摩拳擦掌的,想著終於可以出學院一展身手了。

雖然外出歷練沒有薪水發,但管吃管住還能學習經驗,這對苦慣了的貧民子弟來說根本不是事兒,畢竟就算拜個有手藝的師傅也要白給師傅幹三年活兒的。

“本山長對你們可是寄予厚望的,特別是采掘科的學生,路途遙遠、山路崎嶇,本山長準允你們回家好生跟父母團聚一番,探礦之事也不應瞞著家人。

倘若不想去,或者家裏人不讓去的,本山長也不強求,但無限風光在險峰,但凡探礦成功者,本山長必有重用,且散了吧!”

劉鴻漸揮了揮手,遣散了早已興奮難耐的學生們。

工業騰飛不是說飛就飛的,這需要投入海量的科研資金、海量的大明匠人和一個對匠人們友好的工作環境,這些都需要時間。

工學院的學生每天早上都要進行半個時辰體能訓練,為的就是應對以後肯定會有體力勞動,畢竟不論做什麽,身體才是革命的本錢。

劉鴻漸宣布全體學生外出歷練並不是臨時起意,而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大明是個人口大國,但卻稱不上資源大國,而海外資源多的地方他心裏也門兒清,讓這些學生先去探礦歷練,也是為以後做準備。

大明的礦產資源不能竭澤而漁,大航海時代是搶劫時代,大明的礦產還是留給子孫來用,他現在趁年輕能多搶點就多搶點。

另外一個原因便是冶煉,而重中之重又是槍械彈殼問題,紙質彈殼雖然在軍械所裏已經是一門很成熟的技術,但紙質彈殼容易受潮,很多地形和天氣不佳的情況下無法施展。

後裝槍必然要將紙質彈殼換成金屬彈殼的,而金屬彈殼拋卻底火問題,還有便是彈殼問題。

最適宜最彈殼原料的便是黃銅,這玩意兒伸拉性合適,在後世一直到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還是許多國家制造彈殼的重要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