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5章 窩囊的天皇

鄭森,鄭林,森為兄,林為弟,凡森林者,國之棟梁者也。

左衛門自然從命,多年來,他沒有一天不思念的自己的母親,更是做夢都想著有朝一日能踏上大明的土地,還是以大明人的身份。

“可是王爺,如今整個東瀛都牢牢的被幕府控制著,德川家只軍隊便有十萬之眾,我們必須慎重行事呀!”

面對目前的局勢,左衛門不得不選擇暫時隱忍,不由得言不由衷的道。

德川幕府比戰國時期的任何大名都強大,或許東瀛的戰國在大明看來不過是小孩子過家家,但現在不是了,幕府獨攬大權,其軍隊也不可小覷。

“本王命你招募私兵的事如何了?”劉鴻漸沒有回答左衛門,而是換了個話題。

隱忍,隱忍,他在大明忍荷蘭佬已經忍夠了,到了東瀛的地界,他就沒想過要忍,他討厭這個詞。

“回王爺,我共招募到八百四十四個東瀛武士,如今都藏匿於我在長崎的店鋪中。”

“才這麽點啊,忠誠度如何?”劉鴻漸略微有些失望,八百來人夠幹嘛的。

“忠誠度都沒有問題,屬下給的傭金高,他們樂於賣命。”左衛門如實相告道。

“恩,繼續招募吧,以後還有大用。”劉鴻漸提醒道

東瀛武士在大明人眼中雖然名聲不怎麽好,但戰鬥力確實不容小覷,只要給得起銀子,戰鬥中東瀛武士向來敢玩命兒,這一點劉鴻漸聽戚家兄弟說過。

雖然以大明如今的軍事實力,東瀛武士即便再能打也幹不過手榴彈,但戰爭畢竟是要死人的,既然要死,為何不讓東瀛人打東瀛人?

“德川幕府固然軍力強盛,難道其他的大名就甘心被其控制嗎?”劉鴻漸皺了皺眉頭道。

據他所知東瀛戰國時期最強大的可不是德川家,而是織田信長以及豐臣秀吉,雖然德川家後來居上,但也不至於連個對手都沒有吧。

“回王爺,沒有!德川家目下最忌憚的便只有天皇了。”左衛門不知道劉鴻漸心裏在想什麽,只能如實道。

這事兒也是劉鴻漸理所當然了,試想大明人都知道斬草要除根,這都百十年過去了,德川家又豈能讓織田家和豐臣家再站起來。

“那麽東瀛如今最弱的勢力是誰?”劉鴻漸又問道。

好嘛,織田家和豐臣家指望不上了,既然不想死自己人,那總得去扶植個傀儡吧?

“回王爺,也是天皇。”左衛門似乎猜到了劉洪江的意思,十分肯定的道。

“哦?那就怪了,既然最弱的就是天皇,那幕府為何忌憚?”劉鴻漸不解的問道。

日本的天皇制度也算是地球上的一朵奇葩,其自從他們的傳說中的第一任神武天皇算起,一直到後世的明仁天皇,從公元前六六零年到現代一直沒有斷代。

也就是說從公元前到後世二十一世紀,東瀛一直沒有換過朝代。

當然,東瀛後來被三大幕府接連掌控,天皇千年來一直不過是傀儡般的存在。

但這傀儡可比東漢末年的漢獻帝牛掰多了,人天皇一脈可是當了將近一千年的傀儡。

至於為什麽三大幕府都沒有廢除天皇,原因幾乎與曹老板為何沒有廢除漢獻帝一樣。

日本天皇是世俗權威和宗教象征的結合體,應仁之亂後,盡管日本天皇徹底淪為傀儡,但在戰國時期,天皇的號召力和影響力仍舊不可小覷。

畢竟天皇相傳乃是神的後裔,這對於東瀛人來說,就如同信仰一般。

幕府與曹操一樣需要天皇來保證自己統治的合法性,天皇對征夷大將軍進行任命(雖然是形式上的),將權力委托給大將軍。

大將軍再進一步將權力委托給大名或旗本,大名和旗本進一步向下委任……

這種方式能夠有效地將天皇制長期積累起來的政治、文化遺產掠為幕府所用,並借助天皇的權威來保障幕府的權威,保證幕府的統治,這便是傀儡的妙處。

但三大幕府也一直沒有放松過對天皇的壓制,不斷的剝奪天皇的各種權力,想方設法的降低天皇的影響力。

到了後來,天皇只能行使宗教權利,政治上卻沒權利,更沒有財政大權,宮殿裏漏雨都沒錢修。

有時候下大雨睡覺都得換幾個地方睡,戰國時代天皇窮到因為沒錢都不能舉行登基繼位大典,禦天以後也不能下葬,天皇甚至要靠賣自己的字來維持生活。

到了德川幕府也就是江戶時代,天皇的經濟有了改善,比戰國時代強得多,但是天皇領地才區區四萬石,僅僅和一個普通的大名一樣,更和幕府的雄厚財力有天差地別。

德川幕府雖然承認天皇的國家正統地位,但是卻掐住了他的咽喉和要害,控制了天皇的財權。

甚至在德川家康在位的時候,為了限制天皇,給他定了幾條規定:天皇只能做學問,學習為君之道,比如中國的《資治通鑒》《貞觀政要》,不能幹預政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