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6章 無敵總是寂寞

裝備一百門火炮的戰艦,已經足可以達到一級戰列艦的標準,三層甲板還是全金屬覆蓋式,大明新式戰艦一直在秘密研制,卻從未在大眾面前公開。

而且新式戰艦的火炮采用的也是新式火炮,即後裝榴彈炮,同時戰艦上還配備著五十門迫擊炮,用於近距離無差別散射。

柴油動力的新是戰艦不僅在續航上得到極大提醒,航速上也比先前的蒸汽動力要快上不少,至少荷蘭馬車夫最先進的戰艦也跑不過大明的新是戰艦。

更何況荷蘭的戰艦再牛逼也不過是風帆戰艦,他們的風帆即便子再多、技術再高朝,逆風情況下也快不到哪兒去。

而柴油動力的新式鐵甲艦呢,逆風?這問題是不存在的。

可以想見當這艘體積龐大的鐵疙瘩開出海面,足以讓世人震驚。

如果真要說缺點,目前情況下唯一的缺點就是研發太慢、成本太高了。

第一艘新式鐵甲艦被劉鴻漸命名為日不落號,一開始朱慈烺和內閣官員都不明白日不落的含義。

在他們僅有的認知裏,太陽早晨升起、晚上落山,怎麽會日不落呢?

劉鴻漸對此三緘其口也沒有多做解釋,世界太大了,大明人太多了,他沒有那個心思將萬物之理解釋給所有人聽。

最後劉鴻漸被逼急了,直言如果真的想知道,就去工學院旁聽吧!

天津寶船廠的墨桓為了加快建造進度,停下了寶船廠內其他所有戰艦的施工,將最優秀的匠人派遣到巨大的新式戰艦的施工船塢內。

天津寶船廠有各式匠人不下五千人,而且高薪之下,雇傭的都是大明最優秀的匠人。

他們分作兩班,夜以繼日的研究、試驗,足足用了半年時間才將第一艘戰艦研制出來、並完成試航,其間艱辛如此可見一斑。

大國的底蘊就在這裏,帝國主義的優越性也在這裏,不若後世即便國力再強,也很難如此集中精力的去搞軍工。

國家不可能停下其他方面的研究專門去搞一艘戰艦,因為百姓已經足夠聰慧,他們也不會允許,國家必須考慮百姓的心聲。

但是在大明不用,百姓們很知足,能吃飽飯不被欺辱就足夠了,他們甚至不在乎國家的強大,至少目前他們還沒有這個覺悟。

新式戰艦的建成也正式結束了大明水師以量取勝的時代。

以往打海戰、水戰,華夏民族總是以人數、以戰船數量取勝,即便是五年前鄭芝龍時代,鄭家依舊是靠著龐大的戰船數量強撐起南洋的貿易。

動輒上千艘戰艦去打荷蘭人的一二十搜戰艦,鄭家巔峰時有戰船超過三千艘,而所謂的戰船大多數不過是單帆木頭小船。

與荷蘭人打仗全靠人多、船多,以至於荷蘭人戰艦上的火炮壓根打不完飛蛾撲火般沖過來的木頭船,荷蘭人的兩次失敗都是被烏壓壓的小船引火自焚造成的。

新的時代就在於戰艦不在多,而在精,大明的新式戰艦就是如此,它的表層裝甲足可以抵擋住目前荷蘭戰艦口徑最大火炮發射的實心彈。

但是戰艦只有一艘,對於沒有什麽海戰經驗的朱慈烺以及內閣大臣們來說,他們認為一艘戰艦實在太少,並不能在海戰中取得優勢。

其實朱慈烺不同意北洋水師出戰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這艘戰艦是劉鴻漸的心血,與荷蘭人的海戰注定是要寫入史書的。

作為掌舵者、親歷者,安國郡王劉鴻漸又豈能不參與這場曠世的決戰?

“還能往東瀛派遣支援嗎?”朱慈烺沉默了片刻道。

水師不能動,那麽運兵船呢?把東瀛上的大明士兵接過來也成啊?

“皇上,整個東瀛外海都已經被荷蘭人封鎖,況且……海參崴的航線也不能走了……”內閣首輔、兵部尚書李邦華道。

東瀛地界上的三千大明士兵都是禁衛軍、北洋水師裏挑選出來的精銳,沒有人比李邦華更清楚培養精銳士兵的難處了。

“難道只能坐視不理嗎?這就是你們的能耐嗎?”朱慈烺質問道,言語間已經十分的不滿。

這時候他又十分懷念劉鴻漸在的時候,每逢遇到大事,只要劉鴻漸在場,這廝肯定是吊兒郎當的翹著二郎腿就將所有難題化解。

何曾讓他這麽為難過?

“臣以為可以派遣小股戰艦去外海騷擾,這些戰艦並不與荷蘭人硬戰,只需牽制住荷蘭人的主力,讓其無法全力攻打東瀛就好。”李邦華心中早有定意,沉著的道。

“好,就這麽辦!另外錦衣衛必須時刻關注荷蘭人以及東瀛那邊的消息。

還有,盡快將這消息傳到羅刹,讓安國郡王也心裏清楚。”朱慈烺又道。

說到心底,朱慈烺對荷蘭人還是有些不放心,甚至有些發憷,他畢竟沒有打過多少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