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5章 遼東集團

“今秋豐收,如今整個安東六郡十八縣,包括軍屯田,連府兵軍田、百姓農田也都開始混種,一季種麥後還可混種大豆、粟谷或高粱,如此大大增收了糧食,同時所得大豆、高粱,也能作為軍馬之飼料,大大壯大我們忠武軍的騎兵力量。”

安東道節度度支營田大使王子明的一番報告,讓羅成非常滿意。王子明跟隨羅成數年,一直是負責打量羅成的財務錢糧,這方面經驗豐富,兢兢業業,是個很好的錢袋子管家公。

此前朝廷開道置使後,又於邊關各道設立營田使,負責屯田事務。而在安東道,王子明特兼度支使,便是負責軍資調度,負責節度使衙財政。因此他實際上是營田大使外又兼了個度支軍糧使。

屯田在朝廷是隸屬於工部,工部為總領機構,地方上則有專門的管理機構。

“我們安東道軍屯為五十頃一屯,民屯也是五十頃為一屯。每屯各置屯主一人,屯副一人,五屯則置監及丞以統之。”

安東道的屯田是羅成很重視的事情,這涉及到軍糧所需。

因此王子明這個度支營田大使有一個專門的衙門,下面還有營田副大使、營田使、營田副使、營田判官、田曹參軍事等。

而在下面,五十頃設一屯,又有屯主、屯副。五個屯則設一個屯監、屯丞,這些都是基層的屯田官。

“糧食是根本,民以食為天,而我們作為邊疆戰區,軍糧更是軍之根基,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無糧則軍危。對於屯田,必須十分重視,不得松懈。”

正是在羅成的堅持下,現在安東道的屯田事業發展的很紅火。

首先就是軍屯,軍屯是隸屬於忠武軍的屯田,基本上每個軍鎮、戍堡、兵站,甚至是烽堠邊上都有軍屯,其田地由駐軍以及軍屯奴負責耕種打量。其所得屯田收獲,三分之二留存於所在軍鎮戍堡的糧倉儲存為戰備糧,三分之一上繳到附近的大城中儲備調度。

而除了這些直屬隸屬於軍府的軍屯田,還有另外的民屯,民屯就是節度使衙門下的官田,不過耕種之人則是百姓或官屯田奴,百姓屯田則是佃種交租,官屯田奴也是交租,不過租額不同而已。

這些民屯所收之糧,則是進入節度使衙和下面的各郡縣,羅成同樣是將所得之田租糧,劃為分份,三分之一留縣中糧倉,三分之一交郡中糧倉,三分之一交到節度使衙的糧倉之中。

靠著這軍屯和民屯,現在各軍鎮和各郡縣的糧倉都有糧。

而另一方面,百姓也倉中有糧。

府兵們還有自己的軍人永業田和口分田,他們的家眷也有永業田和口分田,而那些移民來中原百姓,不少人也都分到了田地。就算是許多流放罪民也是為安東屯田十年滿後,就可以把自己佃種的官田轉換為自己的永業田和田分田。

當然,這還不算大量的公廨田、職分田、學校田等,這些田數量也不少。

羅成對整個安東道的發展目的非常明確,那就是依靠遼兵守遼土,依靠遼人養遼兵。自給自足,不必依賴關內的供給,這樣就不怕關內掐喉嚨。

只有實現了自給自足,尤其是實現溫飽過後,他們才有機會談其它的。

糧食生產就是放在安東道的第一要務上,糧食自給了,有多余的糧食,才能談發展、擴疆。

現在王子明告訴羅成,安東道在軍屯民屯大力發展,以及均田授地並舉下,糧食生產穩定,耕田數量不斷增產,尤其是在混種之後,糧食產量更是不斷的提高。

僅僅是軍屯所得,就完全足夠供軍所用,而且一直都還有盈余積存。郡縣糧倉裏,也是糧倉滿滿。

更不用說,六郡十八縣的九十個鄉裏,每鄉的義倉裏,帶有地稅性質的義倉糧也積儲了不少。

正是靠著這些糧食,所有現在安東道的糧價比中原平穩的多,鬥米不過二十錢而已。

按羅成的思路,要強軍,先得有糧,然後得有錢,否則如何強軍?

因此在屯田興農之後,還得開展一些支柱型產業來發展壯大安東,比如畜牧業、比如邊市的貿易,再比如礦產冶鐵、造船、釀酒等。

不過安東的絲織是個大弱項,但通過貿易可以直接從海上與東南沿海之地交易,彌補不足。

以後忠武軍的軍械打造,要依靠自造,自己招募培養工匠,自己建立軍械制造作坊,從箭頭到矛頭,再從橫刀到馬槊、弓弩、鎧甲,都應當有自造的能力。而且所需要的鐵料,應當給自己的鐵廠下單,自己的鐵廠又能帶動自己的礦廠發展。

當然,未來能夠發展的產業還不少,比如說造紙。紙的價格一直很昂貴,技術也一直掌握在一些世家手裏,但若是能夠弄到技術,造紙的前景很大,這利潤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