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豪傑如土士如鐵(下)(第4/4頁)

“郡中還有三人,卻是以武事聞名的……將軍不知道,當日你自涿郡引輕騎南下到我們河內,之前馬元義的殘部在軍中四處作亂,郡中承平日久,一時無法抵擋,只有兩個人聚眾而出,護住了鄉中。一人喚做韓浩,一人喚做方悅,還有一人喚做郝萌。”司馬直繼續言道。

公孫珣愈發下炭如有神起來,畢竟這三位他居然直接知道兩個,只是想不到郝萌居然不是並州人而是河內人。

不過,寫完三人名字後,公孫珣卻忍不住擡頭多問了一句:“叔異兄如何不再點評一二啊?這三人孰優孰劣?”

“用武之人哪裏需要我來點評呢?”司馬直當即微笑搖頭。“將軍可是海內名將!”

“武事亦通文事,”公孫珣倒是不以為然。“為將者固然要論勇悍持重,但也要論個人德行的……叔異兄只說哪個最得你看重便是。”

“我以為韓浩頗有操守,非只是一勇之夫,或許能有大用。”

這個名字出乎意料,因為他恰好是公孫珣沒聽過的那個,也就是公孫大娘未曾提及的人物……然而,如今對司馬直個人品質與眼光都有了一定信任的公孫珣還是在韓浩這個名字下用黑炭輕輕畫了一條線。

“還有呢?”公孫珣接著再問。

“將軍都要將我掏空了。”司馬直也無奈起來了。“我雖然一直在郡中,卻因為要守孝緣故六年間未曾離家,郡中知道的人其實不多,這些已經是極致了……”

“叔異兄何必過謙,盡管說來。”

司馬直被逼的沒辦法,只能盡力接著說下去:“其實還有一人,乃是我學生,剛剛加冠,將軍不妨用之為郡吏,加以鍛煉,這便是些許私心了……”

“叔異兄盡管說名字。”

“此人喚做趙咨,字君初,也算是同縣名門……其實我們縣中也就是司馬、常、楊、趙四家而已,不過,將軍不必去禮聘他,我待會讓人去喊他一聲便是。”

公孫珣失笑搖頭:“還有呢?”

“委實沒了!”司馬直無奈言道。

“叔異先生剛才還說,你們縣中乃是司馬、常、楊、趙四家為冠族。”旁邊呂範忍不住替自家主公挑明了意圖。“為何常林、楊俊、趙咨都有,卻無姓司馬的人物呢?”

司馬直恍然大悟,卻是擡手往西面一指:“既如此,我那族侄已經十四歲,過年便可束發,我來做主,今日便讓他束發,然後從將軍為吏如何?”

公孫珣得意大笑……世族子弟束發為郡中吏,只要不是那種不入流的小吏,一般是不耽誤正經出身的,也是常見的政治傳統。但無論如何,能讓司馬朗來做跟班,倒是意外之喜了。

便是呂範也滿意的點點頭,畢竟從他的角度來看,未必知道司馬這個姓氏在自家主公心中的特殊含義,可司馬朗其人乃是司馬氏主脈嫡長,來與自家主公做門房小吏,倒也足夠表達這司馬氏的誠意了。

於是乎,眾人皆大歡喜,而公孫珣扔掉手中只有指頭大小的木炭,細細看了一下手中名單,計有:

張範、張承、張昭;

常林、韓玄;

楊俊、王象;

韓浩、方悅、郝萌;

趙咨、司馬朗。

累計足足十二人!

而按照司馬直所言,其中既有文學之士,又有咨政人物,既有堪為爪牙之人,又有能擡高身價的名門望族,還有如趙咨、司馬朗這種剛剛可堪一用的青少年。

而且,其中還有數名人物,乃是可以與公孫大娘那些故事做映照的,可見這個名單絕非虛妄。

尤其是司馬直格外推崇的常林居然在韓玄之前,韓浩,居然在方悅、郝萌之前,更是公孫珣格外期待。

……

“珣既平黃巾,威德卓著,加於四海。拜衛將軍,領河內守,士民聞之,多鼓舞。其渡河至溫縣,見名士司馬直,取求河內才德事,直遂於榻上言之,太祖自囊中取紙筆記之。墨盡,乃自爐中取炭書之不止。直見之,大嘆曰:‘將軍位高權重,猶自求賢若渴,今取河內士盡入囊中,何事不平乎?’乃起而拜,盡出胸中河內豪傑。”——《漢末英雄志》·王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