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且行且思且得訊

三月初,盧龍塞,白馬旗正在望日樓上順著春日風飄揚,而要塞內外,青山綠水之間,卻早已經變成了一座巨大的兵營。

“現在有多少人了?”公孫珣扶刀從望日樓上走過,身後則跟著諸如婁圭、韓當、高順、韓浩、田豫、楊開、魏越等無數軍將吏員。

“兩萬左右。”負責中軍庶務的韓浩當即答話。“主要是君侯有令,廣陽三郡動員的人馬以西面漁陽程都尉處為先,故此,此時到達盧龍塞的壯丁以右北平、遼西兩郡為主,只不過想要隨君侯建功立業的諸郡遊俠、良家子、世族子弟頗多,這才有如此多的人馬。”

公孫珣聞言微微蹙眉:“若以單槍匹馬而論,或者小股作戰而言,自然是這些人為佳,可若是數萬大軍出塞,還是要以普通民戶壯丁為佳,如此方能令行禁止,大軍整肅,不留破綻。”

“是這個道理。”婁圭隨意接口道。“但大舉動員不及也是沒辦法的事情,不光是人,各地府庫中的兵器、昌平那裏的糧食,都需要時間的。反而是這些自帶坐騎、兵器、口糧的遊俠、良家子、世家子才能來的快一些,還有塞外的那些人……”

公孫珣聞言不由駐足,然後從望日樓上看向了北面……原來,彼處居然也有不少軍營連綿成片。但跟盧龍塞南面已經稍顯混亂的營地相比,此處的軍營卻更加雜亂不堪,而且破破爛爛,根本不成樣子。

這裏其實是來‘投奔’公孫珣的胡兵。

要知道,所謂塞外百族的說法,歷來有之,而在遼西這個鮮卑人、烏桓人、漢人的共同勢力邊界上,這種血源、來頭根本說不清的雜胡自然更顯得復雜和集中。

回到眼前,漢室再怎麽衰弱,漢人也是遼西這地方三大勢力之首,公孫珣再怎麽不重視塞外,他也是土生土長的遼西漢人世族首腦,影響力也是擺在那裏的。所以,當這些雜胡聽到公孫珣親自動員大軍準備征討烏桓人之後,自然有不少部落主動來附……或者說,要是這些雜胡沒來,那才叫奇怪呢。

“若說後面的那些遊俠、良家子只是不值一用,這些人便是不堪一用!”公孫珣看了半天,也只能得出這個結論。“等出塞後也不過是借他們熟知地理的長處,做做向導,或者撒出去做個斥候,保護一下側翼而已。”

眾人紛紛頷首表示贊同。

“若是等三郡動員完全,到底還要幾日?”公孫珣又回到了原來的話題上。“能否讓他們按照所在郡屬,分批動員……前期取管子城,其實未必需要如此多的兵力。”

“君侯還是慎重一點好。”婁圭勉力勸道。“即便是管子城易下,柳城卻是一根硬骨頭,戰事何時結束,是要以柳城的得失來計算的。”

公孫珣自然無話可說。

“君侯!”就在此時,遠處戲忠忽然從盧龍塞中庭閃出匆忙登樓,然後遠遠便呼喊起來。“呂長史傳來加急書信……你務必要看一看。”

韓當見狀幾乎是本能的停下腳步,轉身往後走去,此舉也逼得身後眾多軍將吏員不得不主動後撤,很快便給公孫珣與婁圭留下了極大的空間。而不以為意的從戲志才手裏接過信來,公孫珣大略的看完後倒是並未有什麽表情變化,就直接將書信遞給了身後的婁子伯。

不過,婁圭看完以後卻是神色有些微動:“劉州牧聽了鮮於輔的勸告,到了灅水便折道而走,轉而去了上谷,而且還要去招降閻柔?並舉薦護烏桓校尉公綦稠入洛為官,好給閻柔騰位置?”

“最關鍵的是,劉虞折返往上谷之前,居然光明正大讓自己兒子去昌平告知了子衡他的全盤計劃,弄的原本想要拿住閻柔和鮮於輔家人的子衡也不知道該怎麽辦了,只能速速送信來此。”戲忠無奈言道。“劉伯安真是……”

“劉伯安真是閑的。”公孫珣嗤笑一聲,扶著腰中刀把打斷了自己心腹的言語。“又是鹹魚又是腌肉,他也能咽的下去?”

“君侯……”婁圭稍一思索便將書信收起。“此事其實不足為慮,或許還是好事……畢竟如此一來,鮮卑軻比能處必然失措。而等到君侯從容攻下柳城,結束叛亂,提大軍回師,則代郡、上谷那種地方,不過是小局面罷了,君侯無論是做何處置,都是輕而易舉。唯一可慮者,此時尚在戰時,閻柔此人可信嗎?”

“可信。”公孫珣輕描淡寫道,之所以如此,不止是他本人對閻柔的了解,也是他隱約記得自家母親故事中閻柔的表現,這廝對劉虞好像還挺忠心耿耿。

“那便暫時不用管他吧?”婁圭愈發放下心來。

“不用管,也不用表態,如此方能不留口實,戰後便好隨意處置。”公孫珣儼然一開始便有定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