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舊將須分左右軍(第2/4頁)

而且,因為整個關東河北徐楊討董大局已成的緣故,使者往來不斷,諸侯尚未起兵,名單就已經徹底公開化……消息傳到洛中,更是催動了一件最直接的事情。

“洛陽雖然是首都,卻在關東,若是公孫珣引河北聯軍南下,控制住了孟津、小平津、五社津;袁紹領關東聯軍正面而來,攻打旋門關(虎牢關)、轘轅關,並扣住滎陽、成臯;然後徐揚聯軍再做袁術的後盾,從南陽進取大谷關、伊闕關……那麽洛陽即便是握有重兵,也只能陷入垂危之境,甚至自潰!”說話的是董卓的長史,也是歷史上董卓真正的軍事參謀劉艾,其人這番言語從軍事角度來說,倒是一語中的。

“不至於此。”李儒幾乎是立即搖頭。“若是他們一心,軍事上自然是如此局面,可近四十路諸侯,若是真一心,為何不能共起一盟?反而分成三個聯盟?”

“那文優的意思呢?”劉艾一時好奇。

“若以軍事而論,徐楊聯盟不必管他。”李儒當即搖頭。“河北聯盟也可以暫時不管……因為關東聯盟只要有一口氣在,就不會讓公孫珣輕易來到洛陽跟前的。”

“此言不差!”一直眯著眼睛的董卓終於微微睜眼,打斷了自己心腹們的分析。“彼輩各懷鬼胎,若真是一心要對付本相國,何至於一分為三?譬如陶謙那個老小子之所以自立聯盟,無外乎是不甘居於人下,而他盟中那些人,都是相隔千裏之輩,卻又不敢真的與老夫交手,只是打起旗號,以求自保而已……不然,為什麽不學張超千裏起兵來過來?”

眾人紛紛頷首。

“還有公孫珣的河北聯軍。”董卓不由起身緩步而行,外加冷笑不止。“若是說徐楊聯盟是陶謙不甘居於袁紹之下而所為,我自行廢立是為了不甘居於袁太傅之下而所行,那公孫珣此番作態,便是不甘居於我之下……你看看他的會盟諸之人,俱是舊部、鄰郡,所謂諸侯多是充數的傀儡,其人此舉無疑是想要借機自行割據幽州,外加努力兼並鄰郡,擴大地盤,如此而已!”

“嶽父大人一語中的!”李儒微微頷首。“公孫珣此舉私心大於公心。”

“如此說來,我們只要對付當面關東聯軍即可?”劉艾登時松了一口氣。“若如此,其實倒可以從容一戰……畢竟,我軍皆是精銳,又握有洛陽武庫,而且相國賞賜豐厚,軍心可用;而彼輩多是新兵,便是勢大,也可以從容擊破!”

“關東小兒自然不在我眼中。”董仲穎扶著腰帶坐回到了太尉椅上。“事情到了這一步,仗也一定是要打的……只是如今局面,關東俱反,而河東白波賊與匈奴人又屢有侵擾關中,我何必一定要留在洛陽這個三面受困之地呢?你們說,若是洛陽不能連結河北、中原,那此地珍貴的事物,不就是天子、公卿、戶口、武庫,還有些許財物嗎?而且這些公卿大臣還跟關東那些叛逆眉來眼去。”

李儒與劉艾面面相覷,茫然不解,便是立在一側一直沒有發聲的蔡邕、賈詡這些新晉之人也同樣有些茫然……這個事情不是聰明不聰明的問題,而是敢不敢想的問題。

實際上,正常人怎麽可能敢和董卓同一個思路呢?

“算了,再看一看。”董卓見狀也是一時蹙眉。“且等關東諸侯匯集起來,看看他們的情狀,若是極弱,也不用如此麻煩……而且此時荊州尚未有反意,也不好輕棄。”

堂中隨即沉默,並無人敢多言。

而與此同時,七月底,會盟之後的常山,卻也陷入到了一場規模巨大的爭端之中……具體來說,乃是公孫珣幕中屬吏、會盟的各路諸侯、舉薦的屬下,在關於聯軍下一步動作的問題上發生了巨大的分歧。

這很正常,也是必然的,因為現在是七月底,馬上就要秋收,本來就不可能立即出兵,本來這個時候就是要討論戰略問題的。實際上,南面的關東聯軍,甚至洛陽的董卓也是如此,在農業時代,沒人可以違逆天時……秋收在即,不要想什麽軍事問題,除非你只準備動用小規模脫產軍隊。

公孫珣當然也是如此。

而且,在戰略方向的問題上,以公孫珣如今這個尷尬的地理位置和及其明確的政治口號而言,也確實有些讓人為難。

“……以今日來看,天下大勢其實不在董卓,而在二袁、陶謙與君侯。故,我意秋收後,君侯當出全軍南下,以迅雷之勢直撲河內,兼並袁紹、袁術,再取洛陽,以定大勢。”

“不然。二袁四世三公,兼有討滅閹宦之功,正孚天下之望,豈能無故兼並?君侯若行此事,與董卓何異?君侯,我以為當遣使往河內,與袁本初聯手,得起允諾後君侯便在秋後親自遣大軍向前,由我部占據北路,直攻洛陽,如此才能不負天下之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