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盡日徘徊濃影下

當劉焉父子三人被控制在綿竹城內,劉範又做出了一個致命的錯誤選擇後,蜀地便已經是一只煮熟的鹹水鴨子了!

因為不管劉焉再如何,其人都是唯一一個具有益州法理統治權的人,而在家天下的時代,所有的法理傳承都需要從他身上做文章,故在其全家被三網打盡以後,蜀地已經不存在任何一個具有足夠政治威望的人來收拾局面了。

趙韙自以為自己身兼蜀地本土人與東州士領袖的雙重身份,足以據蜀地而自為,不過是自欺欺人罷了。

故此,接下來幾日,蜀地精彩紛呈,卻都無關大局了。

先是自以為可以統攬東州士和蜀地人的趙韙扔下楊洪,宣布起兵自立,然後試圖回身攻打綿竹,做那個取劉氏而代之之人。結果,其部無論是東州士還是蜀地本土人,走到半路上還未出犍為呢,聞得綿竹驚變詳情後,卻都紛紛起了二心。

其部下龐樂為首,一眾軍士直接一場兵變,便輕易宰了趙韙,宛如殺一只雞。

可憐趙韙這個昔日大漢太倉令,當日只因為一句‘益州有天子氣’便幾乎是扔下一切裸身隨劉焉入蜀,而如今蜀地主人的夢都沒做幾日便徹底煙消雲散,也是讓人感慨。

趙韙既然身死,犍為太守張肅不再猶豫,其人即刻易幟,宣稱追隨綿竹,而綿竹方向也毫不客氣,臨時委任張肅去成都控制蜀郡,又以楊洪代行犍為事,輕易便控制了蜀地腹心三郡。

趙韙部四散而去,有人投奔楊洪,有人投奔張肅,有人直接來綿竹,有人東下巴郡,總之,大多都被輕松收編。

到此為止,嚴顏終於也近乎於絕望,其人是有臣節的,本身接受任命後是存著寧可死在這裏也不做降人的……然而現在這種狀況,他雖然明知道劉焉是被人控制的,但卻居然不知道該向誰效忠,更不知道敵人是誰。這對一個沒有政治野心的老派之人而言,未免顯得有些殘酷。

而最終,由於綿竹那裏處置妥當,涪水關軍心動搖,其人到底是無奈接受了綿竹的‘調令’,引兵折返回了綿竹。

但是,燕軍依舊沒有能夠立即越過劍閣……原因很簡單,劍閣守將張任做出了一件注定讓他名垂千古的事情。

這個性格執拗之人作為此地軍事主官,早已經知道了身後發生的種種事端。所以,在嚴顏軍令到來之前便做好了準備,軍令一到便將所有部隊按照軍令遣送回綿竹,但其本人卻孤身留在了劍閣一線天的石壘。

因為這個已經連續敗退兩次的蜀郡別部司馬,不願意再度撤退,而且還是不戰而退,徹底降服。

彼時,燕軍修築棧道不停,早已經漸漸逼近此處,也發現了蜀軍異動,卻因為遙望旗幟不動,根本沒有敢貿然嘗試進攻。

而數日之後,確定自己的士卒應該撤回綿竹以後,張任便主動出壘,只持一刀一矛一旗順殘破棧道而行……正在修復棧道的燕軍士卒一開始還以為他是個信使,居然只是一路隨行,放任其人來到棧道盡頭,一直到其人立旗報名挑戰方才大悟。

趙雲身為主將,自然不可能直接出戰,然而眼見著其人武藝穩健,連殺數名西涼、漢中勇士,心中有譜的趙子龍也不再猶豫,後者即刻提矛佩刀而出,只十余合就在棧道前了結了對方,將其梟首。

張任身為主將,主動報名赴死,徹底引起了燕軍的懷疑,部隊派出少數精銳向前試探,這才發現蜿蜒曲折的棧道後頭,一線天那邊的石壘處已經空無一人。

正所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壯士既死蜀道方通。

又過三日,不過是七月初而已,棧道尚未修復完成,燕軍哨探便和綿竹派來再度召回張任的信使迎面相撞,這才知道之前一月,劍閣道背後到底發生了什麽!

莫說尋常士卒,便是得到了郭嘉暗示的田豐、趙雲也目瞪口呆,驚愕難言。

七月中旬,燕軍大隊順著修復完成的棧道越過劍閣、涪水,進入巴蜀腹地,劉瑁正式投降。

七月下旬,燕軍兵馬全面進駐蜀郡、犍為郡、蜀郡屬國。

八月初五日,燕軍一路偏師在程銀的帶領下抵達了巴郡,控制了巴郡郡治江州(後世重慶),並與張郃、孟達、申耽、申儀成功會師,還在此處繳獲了大量的軍需物資,並俘虜了荊州方面的一些官吏、輔兵。

到此為止,前後正好三月而已,蜀地便全線陷落。

而從江州順流而下,速度何其之快?那邊早早出發的劉焉父子剛剛抵達漢中,公孫珣都還以為才剛剛打下白水關呢,劉表與荊州上下便已經從益州逃人那裏知道了此戰的所有情形……卻是驚駭欲死!

當然了,隨著消息傳入三輔,快馬日夜不停,公孫珣終於也在八月內得知了此戰情形,卻也宛如夢中——徐元直這是轉模板成了班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