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六章 知足者常樂(第2/3頁)

壬女又將他們的師長制度跟李奇解釋了一遍。

級別大概可以分成三種,尊師、長師、師。

可從李奇理解來看,這制度完全就是顛倒過來的,這三個級別,其中尊師是最具有權威的,但其實尊師就是幼師,專門負責教育小孩的,在他們靈州每一個靈族都有一個尊師,且只有一個尊師,那“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用於這師長制度再合適不過了。

其次是長師,長師就負責教技能的,就好像大學老師。

最後就是師,但這師指的是一個團體,甚至都可以理解為議會,是由最具有智慧的靈族組成的,他們就是專門負責思考,靈族上下一般重大的事宜,都是由他們來決定的,靈主有管轄軍隊的權力,但是靈主沒有開戰的權力。

這師下面還有五正,金正、木正、水正、火正、土正,掌管著靈州的金木水火土。

靈主下面就只有三士,衛士、卿士、文士。

全都是負責全部對外事宜,卿士其實就是外交官,那太晟就是外交官,而衛士就是軍隊,文士就是負責文筆工作。

這個制度就非常奇葩,因為根據制度安排來看,這權力應該是在師手裏,但又不是這樣的,在靈州,無職無權的尊師的權威才是最大的,他們是可以反對師的決定。

至於那五正三士,根本就是工作人員,或者說是服務人員。

李奇聽完之後,更是困惑,權力劃分的不清不楚,而且又相互矛盾,道:“這我還真不能理解,你們好像跟王國或者其他種族的制度是完全顛倒的,而且很矛盾,這樣怎麽能夠管理的好。”

壬女笑道:“昨日你與尊師不是談到口腹之欲麽?”

李奇驚訝道:“你怎麽知道?”

壬女道:“其實昨日我也在,只是尊師聽到不少關於你的世紀,對你感到有些好奇,故此才引你來此交談,但又不準我出來。”

“原來是這樣。”

李奇道:“我就說嗎,一個看門的老爺爺,為什麽都風姿雋爽,而且言語間都充滿著智慧,令人莫名的就心生敬佩。”

壬女笑道:“你這麽聰明,只怕早就察覺出來。”

“在你尊師面前,我可是笨得要命。”李奇打了個哈哈,又詢問道:“這口腹之欲與那師長制度又有什麽關系?”

壬女道:“我們靈族生在這大地之樹上,而大地之樹物產豐富,故此我們靈族不需要任何勞作,也可獲得食物,相比起其他種族而言,我們靈族是最為幸運的。因此我們靈族的先賢們都一致認為我們靈族不但不能再向任何生靈索取,我們還必須得回饋大地。”

說到這裏,她幽幽一嘆,道:“但只要是生靈,就總會是有貪欲的,總想要得到更多,即便是我們靈族也不例外,但是我們已經得到大地之樹的眷顧,我們沒有資格再去爭取更多,因此當時的先賢們對此有過長達一個甲子的爭論,而主要爭論的就是究竟是以法制來確保這一點,還是以自我修養來保證,最終先賢們還是決定以後者來保證這一點。因為先賢們認為法制只是表面的形式,修訂和執行律法的都是生靈,故律法終究還是取決於生靈,若生靈善變則律法也會變得善變。那麽與其修法,就不如從根本上進行完善。因此我們靈州是沒有律法的,全憑自我的修養,那麽教育就是我們靈族根本所在,每個靈族從小都必須接受教育,從而樹立起完善的品格。因此尊師才是我們靈州最不可或缺的。”

“原來如此。”李奇稍稍點頭,道:“我算是明白為什麽你們靈族從不對外進行交易,只是贈予,物產豐富並非是主要的原因。”

壬女搖頭笑道:“那也不是,若是我們靈族生活在你們人類地方,我們也會跟你們一樣,若沒有大地之樹,先賢們也不會提出那些想法,大地之樹還是支撐這一切的基礎。我們之所以不對外交易,是因為交易的本質就是利益的互換,那麽勢必會滋生貪戀,就會破壞我們靈族立足之本。”

李奇道:“道理我是明白,我只是覺得這是非常難的,因為沒有律法的保證,那麽就必須要確保每個靈族都要擁有完善的品格,我想我們人類是肯定做不到的,至少不會願意天天吃水果。”

為什麽他覺得這個制度非常矛盾,就是這個制度很難實現的,要個個都是聖人,那當然不需要什麽律法,可是這怎麽能夠保證呢?這就有一點“存天理滅人欲”的意思,過度的去理想化,就連朱熹自己都沒有做到。

當然,如果能夠實現的話,那麽尊師理所當然是最大的,因為他們才是根本所在。

壬女道:“記得你曾說過知足者常樂。”

“我說過這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