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二章 堅定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第2/2頁)

這是福利的基礎。

等這些建設好,那就是從搖籃到墳墓的福利,一條龍服務。

其次就是工資問題。

李奇堅持一點,就是工資一律平等。

不管是你部長也好,郡守也好,工程師也好,農民也好,工匠也好,工資全都是平等的。

區別就在於,工程師、部長這些高級人才住的要比較好一些,有專門的生活服務人員,但工資是完全對等的。

這個就是要避免出現貧富分化。

農民的生活不會比部長差多少,最多也就是自己洗碗,自己倒洗腳水,也就這麽一點差別,可不是說你吃得山珍海味,我吃不起。

工資的對等,就是人與人平等,也就是尊嚴的平等。

咱們都拿一千塊錢,你憑什麽看不起我。

但是通常這麽做的話,會有一個弊端,就是高級人才會往外走,將心比心,我能力這麽出眾,我為什麽要跟農民拿一樣的工資。

而李奇敢這麽做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華夏部落的組成部分,主要就是人類與狌狌,人類若離開華夏部落,那是很難謀生的,畢竟人類才剛剛晉升為二等種族,而狌狌只有在這裏才能夠被平等對待,他們不會為了一點錢,而跑去其它地方找鄙視的。

另外,這個制度還有一個福利優勢,在這裏生活的沒有太多的壓力,可以月月光,不用對未來而感到擔憂。

基於這兩點,李奇是有絕對的信心,他也認為這是最適合華夏部落的制度。

因為在這種福利下,人類的個性化會變得非常分明,思想反而是更加自由的。

好比說,如果人人都為要房而奮鬥,那麽他們做的事,他們的思想,他們的習慣,肯定會有極大的像似點,因為他們的追求是一樣,這會導致大家的個性也非常像似,而且思想也不可能會很自由,但不是說制度不讓你自由,而是你沒有功夫去想其它的事,睜開眼第一件事,還貸款。

而在這些福利基礎上,每個人在工作之外,都可以幹自己想幹的事,滿足自己的欲望,追求自己的愛好,因為他們不需要為衣食住行操心。

這恰恰又是華夏部落最需要的,因為華夏部落攏共才幾十萬人,如果禁錮他們的思想,就等同於幾十萬奴隸,但是這點奴隸,扔到王國去,泡都冒不出一個來,在數量極度缺乏的情況下,李奇必然會去追求質量,他希望人類能夠充分的發揮自己的創造力,因此他重視教育,同時不給予他們思想包袱,換而言之,就是思想自由。

另外,李奇並沒有解除他們與獬豸的合作關系,並且還加強了與他們的合作,更多的讓獬豸來執法,多半都集中在貿易重鎮。

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李奇希望人類能夠從獬豸那裏,學習到法律精神,學習到一種嚴謹的生活態度,這個對於社會主義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因為這些福利可都是建立財富上面的,而財富不是天上掉下來的,沒有這些財富基礎,根本就不能進入社會主義的大門,所以歸根結底,大家還得努力幹活,你可以去享受,可以去嗨皮,但是必須得完成工作以後去享受。

因此李奇再給予福利的同時,又再加強律法的管控,以及法制的教育。

不管是思想上,還是制度上,他都是很明確的告訴人類,如果你們想擁有這些福利,就必須努力幹活,你若不努力就肯定得不到,這是必須要遵守的規矩。

我已經先給予你們從搖籃到墳墓的福利,給予你們足夠的尊嚴,你們就別來跟我談什麽訴求的權力,沒有這回事,你們也沒有這個權力,大酋長說了算,別說黃馬甲,你們穿哪個顏色的馬甲都沒有用。

從這一點來看,其實李奇是更加鞏固自己大酋長的權力,因為福利可都掌握在他手中。

這些條例頒布之後,人類就正式邁入社會主義。

當然,整個華夏部落是一片歡騰,因為他們本來就很努力的在幹活,對於他們而言,這是增加他們的福利,他們當然感到高興。

李奇這大酋長的威望,直接上升到,一種與天齊的地步。

大酋長實在是太厲害了,談笑間,叛亂就平定了。

而且大酋長對我們這麽好,給予我們從生到死的福利。

簡單來是,還是大棒加紅棗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