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7(第2/3頁)

——400米處一根鋼絲懸掛著一排直徑6厘米的圓形鋼板靶,槍聲連連,只有子彈準確撞擊上才會打響靶子。

400米外的射擊地線上,趴著一排集訓隊員,抱著狙擊步槍在進行臥姿射擊。他們都很小心翼翼,平穩自己的呼吸,射擊速度很慢。

“你們現在是在舒服地打靶,但是在實戰當中你們壓根兒不會這麽舒服。”嚴林走過他們的後面,“目標不可能戳在那裏讓你們瞄準,你們瞄準的時間可能只有3秒鐘甚至更短。在這3秒鐘甚至更短的時間內,你們要考慮並且計算好拋物線彈道、高度及濕度、地球自轉偏向力、風向以及風速、子彈彈道系數等。現在不過400米的靜止目標,還只是自動步槍的有效射程,你們就打成這個鬼樣子?你們覺得實戰當中,目標會在400米以內戳著讓你們打嗎?可能是1000米甚至更遠,目標可能乘車甚至在直升機上——打成這個樣子,你們幹脆不要帶著狙擊槍去執行任務了,一人一挺輕機槍算了,直接掃射多過癮啊……”

——草地上,嚴林拿起測風儀和狙擊步槍瞄準鏡:“1分鐘角度=1/60度,也等於瞄準鏡刻度的1/20,大概是每100米20毫米的偏差,狙擊手利用分鐘角度去調節瞄準的角度,當知道風速及風向後狙擊手便要立即將這些資料轉換成分鐘角度。方程式為射程(米)/100×風速(公裏每小時)=分鐘角度……”

隊員們認真做著筆記。

“把這些計算方法背下來,刻在你們的腦子裏面。”嚴林指著掛出來的公式圖諷刺地說,“你們從觀察手那裏獲得情報到分析判斷,最後得出結論直至最後射擊的整個過程不會超過3秒;由於你們腦子不夠數,所以我允許你們現在記筆記。然後等到實戰的時候,拿出來筆記對著算,然後就是被敵人的狙擊手一槍爆頭。你們就完滿了。”

——反坦克訓練場的地面上,擺著一排形態各異的狙擊步槍,隊員們都看得眼花繚亂。

田小牛在講解:“從左到右分別為美國M82A1巴雷特12.7毫米反器材/狙擊步槍,法國PGM赫卡忒Ⅱ12.7毫米反器材/狙擊步槍,克羅地亞 RT-20型20毫米反器材/狙擊步槍,南非NTW-20型20毫米反器材/狙擊步槍……這些反器材/狙擊步槍最主要的用途不是打人,是進行非硬性目標的控制和破壞——當然,也可以用來打人,後果就是非常嚴重了。”

孫守江好奇地問:“打人會出現什麽後果?”

田小牛看了他一眼,拿起一把巴雷特和一顆子彈,熟練地臥倒上膛瞄準了1000米處的一輛彈痕累累的破裝甲車。

隊員們都屏住呼吸。

田小牛均勻加力,扣動扳機。

砰——一聲巨大的槍響。

高爆彈打在裝甲車的側面,瞬間出現一個巨大的爆裂口,而不是彈洞。

隊員們瞠目結舌。

田小牛站起來,轉向孫守江:“還有問題嗎?”

“沒有了,沒有了。”孫守江連連說。

“反器材/狙擊步槍的主要目標是高價值的軍事目標,如停機坪上的飛機、盤旋的直升機、輕型裝甲車輛、通信車、指揮車等。一個裝備反器材/狙擊步槍的狙擊小組,可以控制整個野戰機場,導致戰鬥機無法起飛,人員不敢運動……”

——一輛59坦克在訓練場行駛。

嚴林指著行駛的坦克:“這是什麽?”

“坦克。”孫守江說。

“知道怎麽打坦克嗎?”

“40火!”孫守江跟上。

嚴林看他,孫守江趕緊不吭聲了。

嚴林繼續跟學生們說:“這是一輛行駛當中的主戰坦克,注意——駕駛員的腦袋是在外面的。海灣戰爭中,曾經有一個美軍狙擊班困住一支伊拉克裝甲部隊,使其兩天不能動彈,變相失去了戰鬥力。他們是怎麽打的呢?——要想控制主戰坦克,就把那露出來的龜頭給打掉。”

隊員們哄笑。

嚴林指點著圖板上的畫面:“打擊主戰坦克這種重型裝甲目標,首先要選擇地形。開闊地是不能夠作為狙擊坦克的地形,那跟送死差不多。最好的地形是只能容納一輛坦克行駛的狹窄山谷,或者是山地。如果打擊單個坦克,通常狙擊手可以選擇打擊:1.車長。通常車長為了觀察戰場環境會半個身子露在外面,所以打掉車長,整車就會無人指揮。缺點是坦克成員馬上就會發覺,因為在戰鬥艙還有炮長和裝填手。2.駕駛員。為了駕駛方便,駕駛員在低威脅的地區會伸出頭。殺死駕駛員後,一般在20秒左右以後其他成員才會發覺,因為駕駛艙和戰鬥艙是隔離的。坦克也將無法行駛。3.觀瞄設備和通訊設備。引誘車組成員出艙修理,然後再狙殺。4.使用大口徑反器材/狙擊步槍用穿甲燃燒彈打擊發動機或者油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