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3 96式坦克(第2/2頁)

印度部隊在這裏缺乏立體的偵察能力,所以很難將數量上的優勢發揮出來。信息化的戰爭並不是簡單地比較兵器數量,關於這一點,還需要很長時間才能被印度將領們充分認識到。

追擊中的敵人陣型漸漸拉開,這些車輛在原來軍隊中,正處於逐步退役的階段,動力部分的磨損程度不一,維護也較為馬虎,很難保持一致的高速。現在,落在最後面的一個連,正稀稀拉拉地從埋伏中的第3連,9輛96式坦克的前方通過,如果再不開火,機會就將失去了。

連長不斷地請示亞希尼開火,終於等到了肯定的答復。第3連的連長,轉而向全連下達自由射擊的命令,各車炮長在控制台上,使用擾動式瞄準進行靜對動射擊。

這種坦克擁有下反式穩像瞄準儀,但是在停車狀態下,仍然適用與炮管剛性連接的擾動式瞄準鏡,這種射擊方式的射擊線與瞄準線平行,精度更高。

穩定跟蹤幾秒鐘後,瞄準鏡中的十字準星一側出現了一個飄忽的光點,這是火控計算了目標水平速度,以及人工裝定橫風數值後,產生的修正射擊點。

這樣的距離上,很多因素會影響命中精度,誰也無法預計敵人的行進速度會否改變。為了保險起見,第3連的射手們將射擊線向下移動一兩個密位,對準坦克下方,畢竟底盤的側面投影較之炮塔要大一些,更容易擊中。當然亞希尼或者塔西姆這樣的老油條,不會使用這樣的保守策略,擊中底盤意味著敵人的炮塔還可以轉動,火炮仍然無損,你必須浪費一次裝彈的時間,進行第二次射擊,才能確保毀傷。

9輛坦克先後射擊,脫殼穿甲彈飛出炮口展開尾翼,它們幾乎沿著一樣的淺淺上升然後落下的拋物線彈道,飛向遙遠的目標。敵人陣中的一輛坦克,突然發瘋一樣地甩尾停下。它的側面中彈,造成的機械故障刹死了這一側的整條履帶,這導致車內的4名成員被甩到東倒西歪,尤其是抱著炮彈的裝填手,當場摔破頭人事不省。

鎢芯彈穿透兩側車體薄弱裝甲的同時,在車體內飛濺的碎屑殺傷了人員,並引燃了大夥。第一次火災引燃了滑油,自動滅火設備沒有起作用,這導致了火勢迅速蔓延到無法控制的地步。

巴基斯坦車長可以看到,頂部車長艙門頂開後,火焰比車長的手先冒了出來。燒傷的印度車長海來不及爬出坦克,巨大的爆炸就將他連同炮塔一起拋到了空中。當炮塔跌重重跌落到地面的時候,已經有4輛坦克中彈停在了原地。由於目標分配無法協調,第一輪射擊有一些重復擊中,不過效果超過了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