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5 夜幕決戰

武裝直升機上的告警設備一直在有規律地閃爍,威脅級別很低,這是遠處印度的天空導彈的一部補盲雷達,它的周期掃描時引發了這樣的反應,這部雷達早就在通過數據鏈互通有無的敵情記錄上,距離在55公裏外,沒有實質威脅,最多能看到這裏罷了,並且印度防空部隊應該不具備很強的組網能力。

飛行員將注意力集中在雷達掃描成像和識別上,必要時,他還得沿著山坡平移幾百米,用桅杆上的雷達從不同的角度來觀察戰場,對於一架偵察機,總的原則是依托地形,不讓自己完全暴露出來。

火控系統將已經識別的各種戰鬥車輛一一記錄,並編號,一旦其它攻擊直升機進入通訊範圍,數據鏈將為它們提供目標的指示,在它們趕到之前,直19必須將最大的威脅找出來,然後用自身攜帶的4枚導彈將其解決。

系統對攻擊目標存在幾個劃分次序的等級,最優先的是防空設施,然後是通訊指揮系統,坦克倒是最最其次的目標,因為它們對直升機威脅最小。

新型反坦克導彈實際上就是一枚主動雷達制導導彈,在其導引雷達開機前,需要機載雷達交聯提供目標指示,從而實現發射後不管的能力,這種作戰方式較之於很多固定翼戰鬥機使用的空對空動導彈更加先進。

雷達將外形無法與數據庫對照完全識別,但是高度疑似的目標交給飛行員來分辨,他覺得那像是一部雷達折疊向下的道爾m1系統,當然也不能排除是一輛坦克修理車,如果在第一輪攻擊中,將導彈射向一輛戰場輔助車輛,實在是一件得不償失的事情,就如同用獵槍轟死了一只癩蛤蟆。

飛行員決定繼續側移一下,從更理想的角度展開觀察。此時戰場上巴基斯坦偵察營已經損失過半,他們開始不停地發射熱煙霧和信號彈,請求支援,雖然其退路仍然存在,但是已經完全被印度坦克從1公裏外,用炮火封鎖住了。

出於某種原因,那輛道爾系統的頂部監視雷達開始豎起,並旋轉起來,這使得它與一輛坦克修理車從外形上得以迅速區分開來。

道爾導彈,大概是印度人在本次戰爭中用的最得心應手的武器。如果不是戰前,印度國防部追加的,連續三批的訂單及時到貨,中國的武裝直升機本該在這次戰爭中,獲得更大的建樹,並且也理應會使得大部分的地面戰役進程變得更快。事實上,只要查明有道爾系統存在,直升機和低空飛機的使用,就會被加以限制,大部分時候,它只是存在,就已經起作用了。

由於中國空軍的戰鬥機一直不善於在夜間打坦克,這使得斯潘加在作戰時有意將機動防空系統與他的坦克群更加緊密地結合了起來。具體在戰術上,他總是將道爾系統隱藏在坦克集群後方幾公裏內的植被覆蓋地區。通常這些武器只使用電視設備監視空域,其頂部的戰場監視雷達總是處於收起,或空轉待命狀態,它們被動接受上級指揮車的目標指示,而非主動搜索;它們放任對手對己方的坦克部隊先下手,然後才使用制導雷達展開致命一擊,並立即轉移陣地。攻擊期間,這些武器並不通過無線電,向上級請示攻擊許可,甚至也不進行必要的敵我識別,這些措施減少了反應時間。總的來說,斯潘加的新戰術,將這種武器的獨立作戰能力和快速反應,發揮到了極致,盡管總有一些己方的直升機和無人機被它們擊落,但是這樣的代價對斯潘加而言,是無所謂的。

現在這種行之有效的作戰模式,將要受到攜帶毫米波武器的中國武裝直升機的挑戰,盡管這種直升機在林淮生部隊的序列中還很少。

武直19透過戰場上熱煙霧以及樹木遮擋,鎖定了4.5公裏外的目標,直升機稍微升高了一些高度,然後發射了導彈。

一枚導彈拖著火舌,擦著戰場上所有低矮的T72坦克頂部飛過,它不負所托,開機一次鎖定目標。

此刻直升機迅速地向側面轉移,但是並沒有瞄準下一個目標,飛行員很清楚,這種在極限距離上,透過樹林的攻擊,其命中率不會太高,所以做好發射第二枚的準備。

果然導彈在穿越林地後刮到一顆大樹上,隨後翻滾著掉落到地面,索性沒有爆炸,這使得敵人並沒有警惕起來,並立即逃離。

那輛道爾m1繼續留在原地,武直19一直沒有接受到它頂部搜索雷達發出掃描信號,可見仍然在待命狀態。

雖然毫米波雷達有很好地穿透植被的能力,但是導彈未必能很好地穿透這些樹木。飛行員決心冒險提高高度,從更加合理的角度展開第二次攻擊。通常躲藏在叢林裏的防空武器,會選擇一片不大的林間空地,空中的高速平台,容易迅速地錯過開火機會,但是直升機如果能飛高一些,可以找到讓導彈避開樹木的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