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1 勝負大定

雙方坦克在4000米距離上第一次照面,隨即展開了對射,中國軍隊沒有使用激光架束導彈,因為前一次已經試過,確實打不穿M1A2的正面,且導彈飛行時間過長,在它們飛近目標前,敵人可能已經發射了3次。

“別急,我們向側面移動,讓敵人繞遠路跟上來。傅小光,你繞到敵人右面,被別他們看到。”

賀凡坐鎮一線指揮,他決心在這一帶分散兵力,黏住敵人,自己帶著主力,保持2公裏以上的距離,可以確保不被擊穿;一旦敵人突破這個距離,他就利用互相協同以及煙霧掩護,轉彎撤退。他知道美軍坦克的前三板斧非常強悍,除了貧鈾彈,另外還得益於那些粗壯裝填手的爆發力,這將使得其火力投送能力增強近不少,所以他不指望在短時間內解決戰鬥。

阿格拉的愛國者導彈仍然控制這片區域,這使得空軍很難將制空權完全發揮出來;不過,具備超低空飛行能力的老手,仍然可以在較低的空域上遊刃有余。愛國者的制導雷達對超低空目標跟蹤十分困難,不過葉林斯基殘存兵力中,仍然有不少機動防空武器,可以彌補低空空域。

常勇的部隊從清晨出發,任務是攔截這股逃敵,直升機可以很好地利用地形,避開阿格拉的導彈,但是必須防備敵人的縱隊中的防空武器。

根據無人機偵察情報,敵人將主戰坦克頂在了前面,其他輔助車輛靠後,顯然從後面追殺是避開其防空火力的最佳辦法,而直升機的第一輪打擊的目標,也不是敵人坦克,必須優先解決掉敵人的防空火力。

直升機借著連綿的小山掩護,他們向敵人集群靠近,毫米波雷達時而越過山丘,可以探測到敵人的縱隊位置。

他們走的很快,隊形倒還算規整,看來急於脫身,這非常有利於偷襲戰。通常這些近程防空系統的操作人員注意力不集中的話,就很容易出紕漏。

第一架擔負偵察任務的武直19悄然躍升起來,飛行員可以看到遠處滾滾的煙塵,大部分的敵人車輛被煙霧掩蓋住了,這倒是難不倒這種偵察直升機,它的雷達可以輕松穿透煙霧,看清敵情,相對而言,地面車輛上的人員使用的光學設備,受到煙塵的幹擾更大。

落在後面的敵人車隊,由近千輛悍馬和各種輔助車輛混合組成,毫米波雷達的分辨率,可以勉強翻遍安裝了頂部導彈的悍馬,不過不容易分辨出是裝備了毒刺的復仇者,還是陶式導彈的反坦克型。那些裝載著霍克導彈和雷達的大型拖車倒是非常容易辨認,不過他們並不是偷襲的重點,這些武器在行進間毫無還手之力,暫時可以放一馬。

這架大膽的武直19得寸進尺,進一步升高高度,並向前靠近,他需要冒一點兒險,有利與使用被動傳感器,探測側後愛國者III的反應,在主力部隊展開前,這樣的探測也十分必要,可以為直升機群下一步的行動劃出一個安全高度。

愛國者dE1an/mpq53型相控陣雷達,正盯著較高的空域,它的防著即將到來的反輻射導彈,雷達周圍部署的幹擾設備和近程導彈,雖然可以抵擋一陣,不過作戰中心采取人機交互方式控制攻擊優先排列,所以當指揮官注意力集中在防禦上時,自然無法分心投入進攻。

直19的被動傳感器,也沒有發現經常伴隨摩托化行軍的的哨兵雷達,看來選擇的攻擊位置和時機還都不錯。

常勇作出攻擊決定,10架稍嫌笨拙的武直10與另外2架直19慢慢升高高度,雖然只有常勇駕駛的那架頂著毫米波雷達,但是數據鏈可以將目標信息進行了共享。他決定,先由長機和偵察機,利用毫米波武器,對那些必須優先解決的目標進行打擊,隨後,其他機組菜展開各自為戰的抵近攻擊。

中國軍隊能夠出動的武裝直升機遠沒有敵人的多,不過固定翼戰機基本將阿格拉起飛的各種武裝直升機攔截在了足夠遠的地方。

主動制導的毫米波導彈,分成數個波次發射,飛向那些毫不知情的,裝著防空導彈悍馬,以及那些裝載在拖車上的密集陣系統,有些悍馬只是因為拖著反坦克導彈,就被錯認做防空戰車攤上一發導彈。

滿以為已經脫險的敵人,被猝不及防的火力打懵了,一時間找不著北。直升機迅速沖過去,用機關炮和火箭巢向逃敵射擊,大部分直升機準備留著導彈,對付那些比較重型的家夥。

與此同時,巴基斯坦空軍的戰鬥機,第一批從低空撲趕到戰場,它們的目標是賀凡後方蠢蠢欲動的武裝直升機。如果有可能的話,還得襲擾一下敵人已經修好的浮橋。

拉提夫中校一馬當先沖在了前面,他的編隊以300米高度呼嘯著,從雙方坦克上面飛過,雷達向大致方向掃描,搜索那些躲在山丘後面的直升機。在這片戰場上,梟龍戰機早已經沒有可以倚重的強項了,不過對付直升機仍然綽綽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