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4/8頁)

趙石頭看著李秀娟的齊肩發,在心裏默記,齊肩發,大臉盤,個最高,李秀娟。他在心裏默念了幾遍李秀娟的名字,也沒聽到李秀娟下面的話。就問:“是‘娟秀’那兩個字嗎?”

“我不知道,沒文化。”李秀娟冷冷地回答。

“哎,趙石頭,沒想到,你還挺會貧嘴的啊。”張淑珍接過話笑著說。

“啊,啊,俺不是有意的,不是有意的。”趙石頭也意識到了自己是把人家李秀娟的名字倒著問了,就真誠地說:“對不起,李秀娟同志,俺是想記得真一點兒。”趙石頭一著急,河南話又出來了。

“是想親切一點吧?”最漂亮的女人笑著說。

“劉紅雲,瞎說什麽呀?”李秀娟回過頭向後邊丟了一句,然後沖趙石頭重重地說:“就是那兩個字,還問什麽?”

趙石頭的臉“刷”地一下紅了,結結巴巴地說:“沒,沒,沒啥。”說著,他向一側跨一步,讓過張淑珍,輕輕地說:“你。”就插到了張淑珍的身後,並順勢看了一眼後邊那位最漂亮的女人,在心中念:“劉紅雲”。

張淑珍與趙石頭擦肩而過,爽快地自我介紹說:“張淑珍,弓長張,窈窕淑女的淑,珍寶的珍。石家莊人,太行部隊醫院護士長。”

“就你還窈窕淑女呢?不如說是張飛的妹妹。”走在最後的小辮子又柔聲細氣地笑著接上了。

趙石頭又情不自禁地回頭看了看身後的兩個女人,笑笑,又看前面的李秀娟和張淑珍,在心裏記:齊肩發李秀娟,盤頭發張淑珍,張淑珍最胖、最壯、最直爽。他又在心裏默記了兩遍,見張淑珍沒有了下文,正想要問,突然聽到劉紅雲說:“你們聽,什麽聲音?”

“水聲。”

“流水聲。”

“嗬,這麽大聲,那水該多大啊。”

“可大了。”趙石頭介紹說,“這股水有兩丈來寬,從山半腰的石縫裏鉆出來,躥出石壁沒有一丈遠也有八尺,直落到山下的石庵兒上,濺起的水花把河道都蓋嚴實了。”

“啊,那一定很美。”走在趙石頭身後的劉紅雲感嘆道。

“白天看可美了。”趙石頭接著介紹說,“在陽光下,從不同的角度,能看到不同的彩虹。”

“是嗎?”李秀娟接著說,“我最喜歡有山有水的地方了。”

“仁者愛水,智者愛山,您是仁智之人。”張淑珍帶著諷刺的口吻回應道。

“有‘疑似銀河落九天’的感覺嗎?”李秀娟並不計較張淑珍的話,興奮地問趙石頭。

“有,還真有點兒那味道。從遠處看,就跟山半腰掛著一條白飄帶一樣。”

“你倒挺會形容的啊。”劉紅雲接過趙石頭的話茬兒說。

“不是俺會形容,好多人都這麽說。還給它起名叫‘百丈瀑’哩。”

“百丈瀑?好名字。”張淑珍贊嘆道。

“有一百丈長嗎?”李秀娟問。

“差不多。”趙石頭答道。

“我們北方還有這麽大的山水,真是奇跡。”劉紅雲像是自言自語的感慨又像是對大夥兒說。

“還有比這兒更大的哩。”趙石頭接著說,“石寨門瀑布有十幾丈寬,可壯觀了。百丈瀑跟它比,也只能算‘飛流直下三千尺’,石寨門瀑布才真叫‘疑似銀河落九天’哩!”

“有這麽大的水,這座山一定很美。”張淑珍回頭看了一眼趙石頭說。

“那當然了。”趙石頭接著說,“這座山的名氣可大了。古時候就是風景區,歷史上有好多名人來過這兒,都形成了,形成了浮戲山文化了。”

“浮戲山文化?都包括啥?”劉紅雲緊跟一步問。

“可多了。光這座山的名字就有一大堆,什麽浮戲山、童戲山、陽城山、石城山、玉仙山、方山、老廟山。”趙石頭掰著指頭說到這,停了停,見沒人應話,就接著說:“每個名字都有出處。浮戲山是《山海經》裏記的,起初用的是‘鳧水’的‘鳧’,不是‘漂浮’的‘浮’。陽城山是《左傳》裏寫的,不著(13)是人們愛聯想,還是看《山海經》的人多,浮戲山這個名字叫得最響。這浮戲山不僅是風景名勝區,還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被稱作‘九州天險’、‘洛陽屏障’,從古到今,光山寨就修了幾十座。”

“還有山寨呢?”劉紅雲又接著說,“光聽說占山為王,安營紮寨,還真沒見過山寨是什麽樣子呢?”

“就是住人住兵,防別人進攻的石頭城。”趙石頭接著說,“每個寨子都不一樣,全依山而建,五花八門。”

“那這幾十座山寨也成一道風景線了。”劉紅雲又感嘆道。

“嗯,還真是一大景觀哩。”趙石頭一邊想一邊說。他回頭看了一眼劉紅雲,心想,這女人不但漂亮,還挺有思想。想完,笑笑,接著說:“慣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