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吸血鬼之舞(第6/13頁)

貝克查看手表說道:“效率真高,航艦航空群指揮官?”

航空群指揮官看完了警報訊息表,立刻走到電話旁邊:“發出五分鐘待命機,召回巡邏中的戰鬥機,並且在五分鐘待命機中再多加兩架雄貓式戰鬥機和一架空中預警機。保留一具彈射器給加油機。”然後他走回來。“長官,請容我建議,放出另兩架F—14和另一架空中預警機,並且將所有戰鬥機變成五分鐘待命機。於六時整讓其余的戰鬥機起飛,加油機作支援。我們將以妥當的準備迎戰他們。”

“很好,有何建議。”

史文生艦長焦慮地看著主要涵蓋圖,已經畫出了蘇聯轟炸機可能到達的最遠範圍圈。

“英國也得到相同的警告了嗎?”

“是的,長官。”托蘭德回答:“挪威也收到了。運氣好的話,其中一個國家多少給予一點反擊,或許還能夠送出一架飛機追蹤。”

“好主意,但是別指望這個,如果是我發動攻擊的話,我會先從西向走,並且在冰島上空轉向南飛。”史文生看著涵蓋圖說:“你想‘即時’(注:偵察潛艇代號)會不會發出熊式—D式機的警告廣播?”

“長官,據我所知,它只準對三個航空團以上的兵力作預警廣播,十架或三十架轟炸機是不夠的,或許他們根本不會注意到。”

“這麽說,此刻外面可能就有一大群熊式轟炸機,他們不發射任何電波,只是四處飛著,聽取我們的雷達訊號。”

托蘭德點頭表示同意。戰鬥群是一支船隊組成的,呈放射性排列在三十哩的圓圈上,位於圓圈中央的航空母艦和運兵船被九艘飛彈護航艦和六艘反潛艦包圍著,其中沒有任何一艘船雷達是開著的,相反,它們全是靠著兩架盤旋的E—2C空中預警機來取得電子情報,也就是俗稱的錘擊機,它的雷達偵測範圍直徑寬達四百哩。

這場戰爭比一出最復雜的戲劇還要善變,其中包含著十數種交互影響的變化因素,排列組合有數千種。雷達偵測的範圍要視高度和肉眼及雷達都無法透視的水平距離而定。一架飛機可以利用貼近海浪而躲過或延阻雷達的偵測,但是這樣會導致燃料大量的消耗。

俄國人必須避開被偵測到的危險而找到整個戰鬥群。他們四小時前知道這一群航艦戰鬥群的位置,但是他們的轟炸機必須花四個小時才能抵達那裏,而且飛彈也必須有精確的情報才能擊中目標,也就是兩艘美國的與一艘法國的航空母艦,否則他們的任務將無法達成。

要想讓戰鬥群的飛機成功地攔截敵方的攻擊,就必須準確的預測襲擊的方向和速度。他們的要務是:在敵方轟炸機找到航空母艦之前,先找到轟炸機的位置,並且盯住它們。

對於敵我雙方而言,最首要的選擇是:要不要發射無線電訊,要不要使用雷達。兩種選擇都各有其優點及危險性,而對於此一選擇難題沒有所謂的‘最佳解決方法’。幾乎每一艘美國船只都帶有強力的對空搜索雷達,可以在兩百哩之外測到來襲的敵機,但是發射出去的雷達信號也會被敵方偵測到,而使蘇聯找到它們的位置。

這是一場躲藏與搜尋的遊戲,在百萬平方哩的海洋上進行著,輸者必死無疑。

北大西洋

蘇聯的熊式—D型偵查轟炸機正飛越過冰島的南方上空,它們共有十架,其偵查的範圍可涵蓋一千哩,這種巨大的螺旋槳推進飛機上具備了電子儀器,機員們都是受過嚴格訓練的,並且具有多年搜索美國航艦群的經驗。在機頭、機尾、機翼上,靈敏的天線已經伸出,搜索著美國雷達發射出來的訊號。他們會鎖定那些訊號,並且以極小心的態度定出方位,但是他們永遠保持在美軍的偵測半徑之外。他們最怕的是美國人根本不肯使用雷達,或是美國人以不規則的間隔時間及位置開開關關它們的雷達,這會使得熊式機莽撞地進入武裝船只及飛機的射程之內。熊式機的續航力為二十小時,但這是指在完全無戰鬥的情況下。它的速度慢,無法逃離一架攔截戰鬥機的追擊,而且也無能力反擊。機員們苦中作樂地互開玩笑,但是他們也是一群自豪的專業人員,況且,轟炸機必須仰賴他們,他們的祖國也是一樣。

冰島以北八百哩處,貛式轟炸機調整航道到一—八—○方向,以五百節的速度向南飛,它們已經避開了危險的挪威船只,而且認為英國人不可能到達這麽遠的地方。這些機員緊張地注視著機窗外面,它們自己的電子感測器已完全開啟,並絲毫不遺漏地檢查。預期北約戰術戰鬥機隨時會對冰島發動攻擊。且轟炸機的機員們都知道,北約戰鬥機飛行員的英勇是名副其實的,他們遇上蘇聯飛機會先拋棄機上的炸彈,以求取空戰勝利的機會,即使是對抗已有二十年機齡的貛式轟炸機也不例外。這些貛式轟炸機已經到了使用年限的極限,機翼上已有裂痕,噴射引擎上的渦輪葉片也磨損了,減低了性能和燃料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