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4章 首相悲歌(第2/2頁)

作戰部門預計將會有150萬英國平民在對抗德軍的戰鬥中死亡,蒙哥馬利更加悲觀,他覺得一旦讓德國瘋狂報復,並且以英國此舉為借口撕毀一些國際公約,那麽英國人將有300萬人死於戰爭。

而且蒙哥馬利並不看好這些所謂的“阻滯作戰”,他曾經對丘吉爾說道:“這些平民沒有經受訓練,在德國正規軍面前將會被屠殺,而且這些平民缺乏重武器的支援,面對德國裝甲部隊的時候能夠起到的作用非常有限。”

當時丘吉爾的回答讓蒙哥馬利差點罵人:“作用有限就說明還是有會有作用……這些平民死亡幾千人,哪怕只能擊毀一輛德國坦克,那麽也就為英國爭取到了一些時間,我們缺少的,恰恰就是時間。”

其實說白了,英國和德國現在打的並不是軍隊的強弱,也不是科技的好壞,更不是民心的相悖——兩個國家的打就是時間!德國搶時間希望可以一舉拿下英國,英國拖時間希望可以讓美國蘇聯反應過來圍攻德國,千算萬算無非是如此簡單。

丘吉爾和蒙哥馬利為了確保把德國拖進戰爭的泥潭,拿出了渾身解數。蒙哥馬利將僅有的一個裝甲軍秘密部署在了英國南部的隱蔽地區,一旦德軍登陸,他就會指揮這支部隊和另外一個精銳的步兵軍沖向德軍灘頭陣地,拼著被德國空軍打殘,也要把德軍幹下海。

因為他知道,德國看似財大氣粗,如同當年拿破侖的法國一樣看似戰無不勝,無非也就只有一次登陸的勇氣而已,只要拼著損失把德國精銳打下海去,那麽英國也就徹徹底底的安全了。到那個時候是和是戰,就都是英國人自己說了算了。

在一些適合登陸的海域,英國從一個世紀之前就開始布置防禦體系了,只不過有的地方的炮台和防禦設施太過古老,已經不適應現代化戰爭的需要了,不過很多地方都還能利用,也就省去了很多時間。

原本的炮台改成了“敞篷”的機槍陣地,原本的機槍陣地加固成了戰壕,原本的空地上布置了鐵絲網,再加上幾門大炮,就算是一段還算堅固的海岸防禦陣地了。

英國的兵力太少,經過訓練和戰鬥的士兵就更少,所以蒙哥馬利一直在以填窟窿的方式來依次加強南部的海岸線防禦陣地,他把精銳的部隊按在二線上,希望可以集中優勢力量將德國軍隊頂回到海裏去。

不過他的部隊有一個讓人無法逃避的劣勢,那就是裝甲部隊的質量問題,原本的英國裝甲部隊盡數都丟在了敦刻爾克,現在蒙哥馬利手中的裝甲部隊都是僅僅訓練了不足15天的新兵,而他們手中的武器也和德國對手的裝備差了一大截:靠M3lee這種美國裝備去挑戰德國的豹式坦克,這本身就是一件讓人沮喪的事情。

海軍能夠提供給英國抗登陸的支援更是非常有限,英王喬治五世號還有光榮號航母正在北部港口大修,反擊號成了英國本土唯一一艘可以作戰的戰列艦,算上幸運兒皇家方舟號航母,英國海軍拿得出手的力量還不如德國海軍的一半。

而且登陸地點肯定會在德國空軍的作戰半徑之內,這個時候海軍如果去幹擾登陸,就和白送德國空軍戰績一樣。而且已經被打得丟了膽氣的英國皇家海軍,到時候有沒有膽子出戰也是個問題。

想到這些問題,丘吉爾立刻就頭大如鬥,他真的很想把擔子就這麽再扔回到張伯倫那邊去,可是那個老奸巨猾的家夥現階段是肯定不會站出來背黑鍋的——當初人家就是料想到有今天這個結局,才玩了一招金蟬脫殼的。

說到金蟬脫殼……丘吉爾似乎想到了什麽,拿起筆來開始寫一份報告,他也要學蒙哥馬利,勸說英王帶著皇室成員去加拿大視察一下新的颶風戰鬥機的生產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