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第2/8頁)

馬萬川在北京請了幾桌宴席,娶下小葉菊,自此,小葉菊離開天橋茶樓,在家伺候丈夫,並以太太身份,隨馬萬川出入各種場合。第二年,生下兒子,馬萬川按心中所期許的“金玉滿堂”願望,這個兒子順延為明滿。小葉菊找到了幸福的歸宿,相夫教子,每一天都過得開心快樂。然而,上天不公,紅顏薄命,就在馬明滿二歲時,一天,她上街被一輛汽車撞倒,話沒留下一句,去世了。這如晴天霹靂,馬萬川精神險些失常,暗地裏掉了無數的淚。他把明滿抱回吉林市,明金娘抱著明滿,痛哭失聲,說明滿是苦命的兒。馬萬川對妻子說,他今生今世,不會再討別的女人,足見小葉菊的離去,對他的打擊之大。他把對小葉菊的情感和思念,都移轉在明滿身上。明金娘也把明滿視如己出,不,比對親生的兒子、女兒都好,把明金、明玉交給老媽子帶,她整天就是圍著明滿轉。

馬明滿漸漸地長大了,就因為父母的偏疼,他根本沒想過自己的身世,也就因為父母的偏疼,最後導致的溺愛,使得他從小任性、頑劣,長大後紈褲、花天酒地。

馬萬川最初是真想把這個二兒子,培養成自己的接班人,這樣也對得起地下有知的小葉菊,所以,在二兒子十六七歲,就把他帶在身邊,言傳身教,為讓他開闊眼界,他帶著二兒子長住北京、天津衛,然而,有心栽花花不開啊,適得其反,二兒子學到本事,卻沒用在正道上,在北京和天津衛,交上一群狐朋狗友,整天的吃喝玩樂,甚至是惹是生非,馬萬川這才意識到,嬌生慣養的後果,每當想到自己常說的慣子如殺子那句話,便面紅耳赤,曾經也想試圖扭轉乾坤,但為時已晚。

六年前,為了讓二兒子有所收斂,拴住他的心,馬萬川見天津衛“隆”字號有個賬房先生的女兒,長得眉清目秀,性格穩重,托人保媒,將這姑娘娶來,做二兒子媳婦。應當說,婚後,馬明滿對這個媳婦還算不錯,尤其是有了兒子,馬明滿似乎有了一點責任感,可是狗改不了吃屎,這樣的日子過了沒多長時間,他又常常夜不歸宿,還讓媳婦為他保密,不能讓父親知道,媳婦是好性子的人,只能偷偷流淚,替他隱瞞,終於有一天,他惹下禍端……

馬明滿有個酒肉朋友,家中是個小財主,他看上一家紗廠老板的女兒,在馬明滿的幫襯下,那人如願以償,後來紗廠老板知道了,竭力阻攔,那人憑三寸不爛之舌,說動那位小姐,兩人決定私奔去南方,這天夜裏,馬明滿找來汽車,與那位朋友把小姐從家的後門接出來,也是因為心裏慌張,急催司機,車子開得太快,中途車子翻在溝裏,四個人,只有馬明滿僥幸活命,且還毫發未傷。

紗廠老板就這麽一個千金,悲傷程度可想而知,發誓說傾家蕩產也要為女兒討個說法,報官說馬明滿拐騙女人不成,故意制造車禍,殺人滅口,小姐的舅舅是個警察局長,動用權力,四處緝拿馬明滿,馬萬川把馬明滿藏匿在北京,紗廠老板買通北京道上的人,懸賞追殺馬明滿,小姐的舅舅也找到北京的警界同仁,尋找馬明滿,多虧馬萬川花錢四處打點,帶馬明滿逃出北京,回到吉林市,要不然,馬明滿不是被人暗裏除掉,也得進了大牢。到現在,馬明滿也不敢再跨入天津衛和北京。

馬明滿的媳婦和孩子相繼來到吉林市,在大院生活不到兩年,媳婦見馬明滿惡習不改,加上惦記年邁的父母,向馬萬川提出,攜子返住天津衛。

馬萬川自愧對不住二兒媳婦,無言,也無法相勸,當即同意。

臨行前,媳婦跪拜公婆,流淚說,感謝公婆的厚待,至於說到自己的丈夫,她說這是命中注定,沒什麽好抱怨的了,她說若不是為了父母面前盡孝,也不能離去,還說,生為馬家人,死為馬家鬼,回到天津家中,一定把孩子撫養成人,到時候再把孩子送回馬家……

馬明玉講到這兒,想起在天津衛,獨守空房的弟妹,不勝唏噓,十分的同情。

鄭永清嘆息說:“我問過阿瑪,他知道這事兒,他不說,想來也是咱爹的叮嚀,可惜明滿太不懂事了,咱爹咱娘為他真是操碎了心啊……”

第二天,馬明玉早早回到娘家,明金娘正為三丫子的事發愁,馬明玉聽娘說過後,明白了弟弟為什麽不回家,娘說這個大肚子女人會不會是來訛馬家?馬明玉搖頭說不會,她太了解這個弟弟了,她說她去跟三丫子嘮嘮,以求得到最後的驗證。

三丫子換上明金娘讓人送來的寬大衣服,顯得潔凈多了,明金娘怕她的重身子有閃失,派兩個老媽子住在外屋照料著,早飯老媽子都給端進來,三丫子哪兒受過這樣的待遇,受寵若驚,弄得坐臥不安。這時,馬明玉進來了,她一看這人穿戴、做派不一般,又聽老媽子喊著大小姐,知道此人在大院的位置,忙從炕上起來,不知所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