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軍事學院的學習結束時,李雲龍交出了他的畢業論文《論冷戰時期的特種作戰》。他自己也沒想到,他的論文競爆了個滿堂彩,連院長聽了他的論文答辯,都微微點了點頭表示贊許。選擇這個題目不是他一時的心血來潮,當年日軍山本特工隊曾給他留下深刻印象。

他論文中先談到特種部隊的興起和發展,特種作戰的特點。並且指出,我軍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都出現過一些特種分隊的雛形,比如紅軍時期的十七勇士強渡大渡河,就是一種小規模的突擊隊,具有特種部隊的性質,由軍事素質較高的幹部戰士組成,並配備了在當時條件下最精良的武器使之在短時間內發揮出最大的火力效果,事實證明,在不同的地形條件或不同的攻守態勢下,不同的火力構成所體現出的實力是有著極大差別的。雖然當時我軍指揮員還不知道特種作戰的概念,但戰爭的理論是相通的,不管你是否意識到,這種小型突擊隊已經具備了特種部隊的特點了。

此外,抗戰時我軍在敵後的武工隊,解放戰爭中東北剿匪時組建的小分隊都有此特點。因此,對於特種作戰,我軍並不陌生。在當今世界分為兩大陣營的戰略大格局下,由於軍備競賽,雙方的軍事力量彼消此長,進入了新的一輪均衡狀態,新的世界性大戰的危險反倒降低。而在局部地區或雙方前哨陣地的交接處,會出現大量滲透與反滲透沖突。在這種形勢下,我軍應重視並迅速組建特種作戰分隊,軍事科學部門應對此問題給予重視,對特種部隊人員的選拔、裝備的配備、訓練科目進行科學系統的研究。

鑒於當前台灣海峽尚未結束的戰爭狀態,建議應於前線組建第一批特種分隊,對敵軍盤踞的諸島嶼實施炮擊和滲透與反滲透特種作戰相結合的方式。高級指揮系的將軍學員們所思考的,是社會主義陣營對資本主義陣營的戰略大格局。具體到戰術問題,也是多從大兵團作戰的角度來考慮,小型突擊隊的特種作戰則普遍認為是雕蟲小技,是戰術中的戰術問題。缺乏創造性的從眾心理表現在軍事領域裏,就不能不使將領們戰略預見性發生偏差。

丁偉善於使用逆向思維。他的思路從不呈直線運行,而是呈跳躍狀,時而逆行時而是在某一點上擴散開,他的思維一旦進入軍事領域,就變得異常敏銳。丁偉的論文語驚四座,在軍事學院引起一場八級地震。我見過一些四世同堂的大家族,家族人數一般都多達一二百人,家族的主宰是最年長的曾祖父,曾祖父的健在使這個龐大的家族充滿凝聚力,而曾祖父的離世必然導致大家族的解體。由此,我得出結論,一個大家族的穩定是相對的,而分裂則是必然的,一旦這家族內部的平衡被打破,頃刻間就會土崩瓦解……

一個負責審評的中將打斷丁偉的話:丁偉少將,你到底要表達什麽?

哦,請耐心聽我說下去,我要說的是在當今世界的戰略大格局下,我國領土的防禦重點問題,請看地圖,我國領土的南部最大威脅是來自台灣及國民黨軍隊占領的諸島嶼,間接威脅是駐守在台灣海峽的美第七艦隊。這些威脅不足為慮,憑台灣的軍事實力,難以發動一場大戰,充其量只是局部的有限戰爭,而美國剛剛在朝鮮板門店簽署了停戰協定,短時間無力再戰,況且美國由於國家體制等諸因素限制不會輕易卷入一場大型戰爭。我國東部的日本在二戰中軍事工業被全部摧毀,二十年之內難以東山再起。我國的西部及西南部,惟一有能力搞起點事端的國家只有印度,我預測在不久的將來,我軍有可能在中印邊界地區的山地和印軍進行一場有限的邊境戰爭,印度的工業實力及軍事實力都不足以構成對我國的威脅,從作戰地域上看,地形對印軍頗為不利,我看,我軍只要拿下幾十公裏縱深的幾個邊境重鎮,首都新德裏便無險可守,我軍便可揮師直搗黃龍。結論是,西南邊境一旦發生戰爭,將是場有限的邊境戰爭,我軍所動用的兵力不會超過十個步兵團。我剛才說過了,我國的西部、西南部、南部及東部都無太大的威脅。

說到這裏,丁偉四處張望了一下道,哦,在座的都是自己人,沒有蘇聯顧問,這樣我有些話就敢說了。同志們,下面我想說的是,從軍事角度,從國土防務角度上看,我認為,我國領土的防禦重點應該放在西北部、北部、東北部……

丁偉的話音未落,在座的將校們都大驚失色,這個丁偉簡直吃了豹子膽,我國的西北部、北部、東北部是誰?是蘇聯和蒙古、是社會主義大家庭的年長者、是老大哥、是社會主義陣營的主帥、是列寧締造的國家、是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心臟,你把蘇聯當作假設敵,當作潛在的敵手,是不是腦子出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