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第2/2頁)

這支部隊中的美軍人員,主要來自美國陸軍527炮兵維修團,其兵員中有很多北卡羅來納州高速公路的維修工人。中美雙方都認識到緬北戰場環境惡劣,戰車的維護和作戰一樣重要,因此從這個部隊大量抽調人員進入遠征軍裝甲部隊。克勞福德回憶,1942年11月,他正在美國阿拉巴馬州的拉克爾營地接受訓練,忽然接到調令,通知他和527團其他44名官兵立即啟程前往印度卡拉奇,在那裏組建一個訓練基地。他們55人統歸士官長卡爾·伯克(Carl Beck)指揮。

這些美國大兵接受這份工作的時候,認為自己的任務無非是訓練中國坦克和機械化部隊的人員。他們大多沒有預料到,自己會和這些中國軍人一起在緬北前線經歷血與火的考驗,其中很多人就此長眠在了這片亞洲最荒蠻的土地上。直到今天已到耄耋之年,這些老兵中的幸存者依然對中國抱有深厚的感情。

卡爾·伯克(右)在2008年。這位美國老兵在緬甸和遠征軍並肩作戰,又在朝鮮和志願軍惡鬥,在接受NBC的采訪中他表示對中國感情復雜,但承認中國士兵是優秀的戰士。

克勞福德等人在卡拉奇接收了145輛美制M3A3斯圖亞特式輕型坦克、200輛6輪大卡車和50輛吉普車,它們成為遠征軍裝甲部隊最早的裝備。說起來,M3A3坦克雖然在美軍中被劃入輕型坦克,但其戰鬥全重14.7噸,與全重15噸的日軍主力97式中型坦克屬於同一級別,也是中國裝甲部隊從來沒有裝備過的“大家夥”。

1943年10月,依靠這批車輛,為中國遠征軍建立的戰車學校在蘭姆迦正式成立,克拉福德等則成了軍校的教官。

M3A3斯圖亞特式戰車,這種美制輕型坦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使用最廣泛的戰車之一。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除裝備美國陸軍外,還提供給中國,英國等同盟國軍隊使用。

中國軍人很快就以吃苦耐勞和勤勉聰明獲得了美國教官的信任。當時在蘭姆迦擔任教官的林尼·豪斯(Linnie House)回憶:“我的班裏有18名中國官兵,最年輕的只有14歲。從維修到駕駛部屬於我們要教授的課程。這些中國人入伍前都是普通的農民和手工工人,大多從未見過卡車,更不要說坦克了,但他們中的軍官可以講英語。他們對我們講授的內容學得十分認真,令人欽佩,最終我和他們中的很多人變成了朋友。”

為了更好地教學,豪斯給每個學員起了英文名字,因為他實在無法記住對美國人來說要命的中國姓名。令豪斯吃驚的是,教學僅僅進行了兩個月,史迪威將軍就傳來了命令,要求中國遠征軍的坦克部隊投入戰鬥!

蘭姆迦戰車學校的課程介紹和當時的照片。

這個命令讓大多數美軍顧問措手不及,因為他們還根本來不及向這些中國學員教授坦克戰術。而且,從印度後方到當時中日兩軍的前線胡康—孟拱河谷,要翻越險峻的野人山,途中山高路險,溪流縱橫,在雨季讓剛剛掌握坦克駕駛技術的中國官兵把坦克開上去未免拔苗助長。結果,駕駛坦克到前方的任務,就落在了豪斯等一班美軍教官的身上。1944年1月,在中美官兵的共同努力下,第一批中國裝甲部隊出現在了胡康河谷前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