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山有扔刀投降這樣的表現,因為他是個不怕拉清單的鬼子。

看過《小兵張嘎》的朋友可能都會記得嘎子說的那句話:“別看今天蹦得歡,小心明天拉清單!”

當時敵後根據地確有“拉清單”的習慣。在薩老家那塊地方,日軍曾經建立的炮樓碉堡,連痕跡都找不到了。不過是幾十年的時間,何至於此呢?原因很簡單,修建這些碉堡炮樓的磚瓦木料都是從老鄉那裏弄來的,當時老鄉就有記賬。日軍戰敗後老百姓去扒炮樓,八路軍地方政府就按照老百姓記的賬把材料發還,所以……

“拉清單”對敵軍士氣影響最大,所以那個偽軍一聽嘎子這句話就要撓墻。但如果有日本軍官在戰敗前一年就已經開始籌劃被抓住以後如何如何,還是有些不可思議。

偏偏這位柴山茂大尉就是如此。柴山茂在自己的回憶錄《思い出》中描述自己據守芝罘時的情況:“一次也沒殺過當地居民,也沒有向當地索要過女人和金錢。因為向老百姓征集不到柴薪,士兵們的洗澡也只能一周一次。修工事也不征發老百姓來幹,都是日本兵自己修……”

這一點也受到原獨立第19大隊日軍老兵的證實,柴山在擔任第4中隊中隊長期間,確實比較低調,有個出外掃蕩從不進村的習慣。與此相反的則是第1中隊中隊長柏崎與二三。此人窮兇極惡,血債累累,被當地百姓稱為“柏崎鬼子”。這個外號連日軍自己都知道。1943年6月8日,八路軍專門派了一個神槍手在寨裏和棲霞之間的山村附近狙殺行軍中的柏崎,桑島節郎就是整個過程的目擊者。

怎麽會有柴山這樣善良的鬼子?這不成了老八路了?!

事情一點兒也不奇怪。柴山之所以如此約束部下,老實做人,主要原因有三。

第一個原因,到1945年,日軍的成分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柴山本人雖然是個軍官,但原來卻是預備役,被征召前在三重縣擔任小學教師。作為知識分子,他對戰爭沒有那樣狂熱,也比較了解日本在整個大戰中的戰局,因此有“戰敗之後怎麽辦”的意識。

第二個原因,柴山在自己的回憶錄中,描述了八路軍的震懾力和膠東軍區反戰同盟對日軍的影響。他在回憶錄中描述第4中隊1944年駐防大辛莊據點時的情狀:

“大辛莊8月開始就陷入了敵軍的包圍,完全成為孤立的要塞。四面的山丘上,可以看到敵軍為了長期圍困建造木頭小屋和挖掘壕溝。但是,我們什麽也不能做。夜裏,他們則升起篝火進行圍困。

“有的時候,反戰同盟會靠近到鐵絲網前開展宣傳,還會擺上櫻花讓我們觀賞,其間,甚至有點心奉送。當時猜測點心是有毒的,但是,讓苦力吃了,也沒有任何異常,於是大家開始分食。

……

“接到了‘乘夜色撤退’的電文,這真是上司對具體情況一無所知之下的無謀想法。我回電稱現狀下這樣做絕不可能。”

無論圍困還是送點心,對日軍的震動和影響可想而知。由此也可以看出駐防山東的日軍為何壓力極大,甚至發生集體暴動的事件,導致當時的軍司令官土橋丟官。在這種情況下,早就對日軍戰局感到悲觀的柴山也就有意約束部下,以免戰敗後受到戰犯的懲罰,也是正常現象。

第三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柴山在大辛莊和芝罘等地駐防的時候,除了和其他部隊合同掃蕩以外,大多數時間都是被圍困在據點中,就是想到周圍禍害老百姓,也得問問八路軍答應不答應啊。

不過不管怎麽樣,柴山總算是沒有犯下什麽特別的罪惡。他和小林清這樣的下層官兵不同,不會相信軍部所說八路不留俘虜這樣的話,所以被八路軍俘虜,也不覺得是怎樣危險的事情。

以薩看來,柴山之所以在日軍中如此另類,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他最得力的部下,後來繼任第1中隊中隊長的小川弘夫中尉是一個頭腦靈活的大阪人,兩人都對戰爭前景不抱樂觀。如果沒有部下的支持,柴山的想法也很難貫徹。一個厭戰的小知識分子加上一個經商勝過當兵的大阪人,一唱一和,才能創造出日軍中如此特別的情況來。

原日軍士兵的漫畫——八路專打“不馴”的炮樓,這種習慣讓四面被圍的日軍不寒而栗。

被俘的柴山大尉不出所料被八路軍以禮相待,並沒有受到虐待。不過,由於這支八路軍中並沒有懂得日語的人,雙方只能用手勢比劃交流。經過幾天的輾轉,柴山被送到了位於嶗山的八路軍根據地。在這裏,日本反戰同盟山東分會膠東支部的支部長渡部(邊?)三郎正等著他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