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有朋友曾經請我評一評電視劇《亮劍》,但是直到找個周末,才有機會把它拿出來看上幾集。

《亮劍》這部小說,是我頗為心儀的一部作品,那麽,作為一部電視劇的亮劍,是更加精彩了呢?還是削弱了它的精彩呢?

平心而論,看之前我頗有忐忑,若是苗頭不對,估計老薩會馬上虛晃一槍去幹別的。

看過之後的感覺——可以打上比較高的分數的,雖然也有一些遺憾。

看得出來編劇和導演的確在劇本和演出上下了功夫,很認真地查了史料,在原作上面還有提高。這其中較為突出的,是利用了一些挖掘出來的史實進一步突出亮劍的主題。李雲龍與和尚在平房裏左右開弓,獨戰日軍圍攻的鏡頭,看似浪漫,其實是有真實歷史依據的,只不過和日軍打這個李向陽式搏殺的軍官職位比李雲龍為高。此人就是八路軍115師343旅副旅長、晉察冀四分區司令員周建屏。

周建屏在河北平山地區作戰時,一次住在村中遭到日軍襲擊,村口的哨兵被摸掉,發現日軍時已經到了周住處的門口。周建屏是老行伍,反應很快,單槍匹馬突圍。但突圍之後發現警衛員沒有跟上來,周馬上返回村中救援。按說,作為一個司令員,斷無和警衛員同生共死的必要,而且也不符合組織原則。但是,歷史上周建屏就是這樣做的,實在可惜此人英年早逝(周早逝和他這種戰鬥作風很有關系,他每戰必身先士卒,多次負傷,1938年因舊傷復發病逝。周當年是滇軍旅參謀長,放棄職位去黃埔軍校當學生,很傳奇的一個人)。他和警衛員會合後即被圍,兩個人占據一個院落,指東打西,上百敵軍竟奈何他們不得——日偽軍是匆匆集結的部隊,編制紊亂沒有攜帶重武器,硬沖周建屏和警衛員偏偏是兩個神槍手,彈不虛發。雙方僵持中四分區的增援部隊趕來救援,日軍只好撤退。四分區趕來的部隊看到滿街都是敵軍拖屍的血跡,可見周的善戰。

亮劍

考慮到日軍的戰鬥力,這種個人英雄主義的事情,如果不是史有明文記載,簡直難以置信。但是,周的這種精神,和李雲龍的“亮劍”實在不謀而合,電視劇的編劇能夠挖掘出這段史料,是很貼切的。

同時,每集開頭,用當時的電影紀錄片資料揭開畫面,使整個氣氛凝重而莊嚴,選擇的主題曲也符合影片的氣氛。和《臥虎藏龍》一樣,《亮劍》展示的是一種純種的好漢,無論李雲龍還是楚雲飛,無論趙剛還是丁偉。《紅高粱》裏面,有這樣一段話:“任副官八成是個共產黨,除了共產黨裏,很難找這樣的純種好漢。”且不去管黨派,就事論事,冷麻子算不算好漢?冷支隊畢竟是在日本鬼子身後打遊擊的主兒,一輛自行車可以順著鐵軌騎一公裏,比起周作人之類“國士”,冷麻子算得一條好漢。但是,坐山觀虎鬥,爭功,“冷某量淺”,都在說冷麻子不是一條純種好漢。

豪氣幹雲,本來就是一種品質而已,簡單得很。今天的世界復雜了,我們的內心更是復雜無比,但做事和做人本來就是兩回事。做事可以迂回機巧,靈變百出,做人不一樣,好漢就是好漢,孬種就是孬種,我們自己心裏明白。

電視劇這一點沒有背離原作,很讓人欣慰。編劇沒有亂來,這很好。

拍得好的人物,李雲龍算一個,基本上把人物的性格拍出來了,您可以看得出來,每次李幼斌開口,只要是原作的台詞,就特別出彩,這反映了李幼斌扮演的李雲龍和原作的李雲龍具有一種息息相通的感覺。楚雲飛也算一個,只是因為原作把他寫得太精彩了,電視劇只能說中規中矩。配角中常乃超是一個新加進來的人物,但是令人拍案叫絕。無論是被俘時從兜裏左一樣右一樣掏出各種東西來,還是面對李雲龍手槍決鬥的不屑,都入木三分地刻畫出了一個頗有軍人膽氣,心思細致,書房氣重而實戰經驗又不足的參謀型軍官。這一點,電視劇可說和原作打了平手。而常乃超和李雲龍的對話,又超越了原作:

李雲龍:我看見你一頭紮進了運河,我就知道,暫七師,完了。

常乃超:你知道我當時是怎麽想的麽?

李雲龍:我管你怎麽想的呢!

那種張狂,讓我想起某個小說中描述宇航員——他們都是很謙遜的人,只是一談到上天的事情,就變得好像自己是上帝。

我管你怎麽想的呢!這就是李雲龍式的霸氣,畫龍點睛。

還有沒提名字,卻活靈活現的彭德懷、劉伯承和陳賡,特別是陳賡,對於百團大戰和敵人掃蕩那段話,說得精彩,點出了這一戰的實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