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者序(第2/2頁)

盡管越戰已經結束多年,但它始終是美國人揮之不去的一個陰影。在美國人對越戰的無數反思中,最值得深思的或許要數美國前國防部長、越南戰爭的策劃者之一羅伯特·麥克納馬拉(Robert Strange McNamara)所發的感慨:“我們沒有意識到,無論是我們的人民,還是我們的領袖,都不是萬能的。在不涉及我們自身存亡的事務中,要判斷什麽是另一個國家和人民的最大利益,應由國際社會進行公開辯論來決定。我們並不擁有天賦的權力,來用我們自己的理想或選擇去塑造任何其他國家。”①

《越南戰爭》是一部充斥著“兵”味、軍隊基層生活和戰場氣息的作品,竊以為要想把這種獨特的軍隊生活氣息翻譯到位,沒有軍營生活的體驗是很難做到的。此外,書中的美軍俚語和行話比比皆是,而且很多都與越戰的歷史背景有關,就連作者自己也說,即便很多美國人也不明白其中的含義。在翻譯過程中,我有幸通過電子郵件向馬蘭蒂斯先生一一請教,使這些問題得到了很好的解決。

作為譯者,與作者的交流也別有一番趣味。當我最初通過責任編輯宣慧敏女士欲與作者溝通時,馬蘭蒂斯先生回復說他要了解譯者的簡況和翻譯經歷,顯然他對譯者的資格有他的標準。在告知作者我是一名退役軍人以及翻譯過的作品後,這一“測試”得以順利通過;在向他的請教過程中,有一次大概是我提的某個問題使他產生了誤解,“不樂意”的他在隨後連續兩次的回函中,所有的答疑文字全都變成了大寫字母,尷尬的我無從解釋,只好像什麽事都沒發生一樣,每譯完一兩章之後又繼續向他討教,隨後,“消了氣”的他的書寫格式也恢復了正常;最有意思的是,我發現馬蘭蒂斯先生的每一封回復郵件,也同時轉給了估計是他的英國出版商的責任編輯Sophie Baker和Betsy Robbins兩位女士,當我偶然發現書中有個別拼寫或排版錯誤,並在給作者的請教郵件中請他確認時,馬蘭蒂斯先生在訂正的同時,也會在答疑文字裏直呼兩位女士的名字,要求她們確保這樣的訂正能夠反映在經過她們之手出去的任何文本或後續的印刷體書籍裏。從這些細節上,可以看出馬蘭蒂斯先生是一位非常有個性、也很有意思的人。

在本書即將付梓之際,我想借此向作者卡爾·馬蘭蒂斯表示衷心的感謝,感謝他給予的熱心和詳盡的解答與幫助;我還要特別感謝本書的責任編輯宣慧敏女士,沒有她的熱情、耐心、寬容和指導,就沒有《越南戰爭》一書的順利翻譯和問世。

本書在翻譯中存在的紕漏和錯誤,敬請讀者不吝賜教。

胡  堅

2013年9月於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