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世界上最偉大的士兵 (南昌戰役)(第4/13頁)

有利不有利,光自己說沒用,得看別人如何評判。已從重慶出走的汪精衛在香港《南華日報》上發表談話,聲稱南昌的陷落,“是日軍的大勝利”。

蔣介石看到後十分惱火。此時軍委會判斷贛北日軍尚處於分散狀態,若能予以奮力一擊,收復南昌並非沒有可能。對南昌發起的反攻戰由此展開,4月20日,七十四軍各部奉命東渡錦江,直取高安城。俞濟時采取的進攻策略是三路夾擊:五十一師從正面突進,五十八師側翼掩護,五十七師負責迂回。

五十一師師長王耀武已兼任七十四軍副軍長,加之生病住院,遂由副師長李天霞代理師長。五十一師擁有在高安兩進兩出的經歷,對高安外圍的地形和工事頗為熟悉,當地一半是丘陵,一半是平地稻田,可以借助其中的空隙,插入日軍據點的側後方進行巧妙攻擊。很快,在李天霞的指揮下,五十一師就攻下了日軍在城外的4個據點中的3個。

駐守高安的是日軍一〇一師團所屬的兩個步兵聯隊。發現中國軍隊兵臨城下,且出動的是大部隊,他們急忙組織反擊,但仍無法遏制對方的攻勢,至4月23日,七十四軍已對高安城形成完全包圍。

與此同時,實施迂回的五十七師也突進西山萬壽宮。萬壽宮設有兵站,是高安與奉新之間公路交通的咽喉,日軍增援高安的部隊及其後勤補給都需要從這裏經過。

當天,日軍一〇六師團用汽車將駐奉新的一個聯隊運往高安前線。俞濟時得報,派側翼掩護的五十八師前去阻擊。五十八師師長馮聖法調動三四三團、三四四團設置伏擊圈,對日軍車隊實施了突然襲擊。日軍猝不及防,多輛汽車被擊毀,所部被迫撤退。

第二天拂曉,清醒過來的日軍開始對五十八師阻擊陣地進行反撲。部分敵人沖入陣地,與守軍進行肉搏,“殺、殺、殺”的喊聲響徹於耳。戰至下午五點,日軍攻勢被挫敗,援兵暫時無法到達高安。

日軍的增援,迫使正面進攻必須盡快改變膠著狀態。俞濟時於是從五十七師抽出兩個營,向日軍發起側擊。這一戰術調整令日軍陣腳大亂,五十一師趁勢向縱深挺進。

4月25日晚,五十一師代理師長李天霞親赴火線指揮攻城戰。在戰鬥中,三〇五團二營攻占了高安城北制高點,得以居高臨下地向城內的日軍進行掃射。在二營的掩護下,其余主攻部隊攀登城垣,對高安城實施突破。

午夜一點,五十一師主力攻入高安城,與日軍展開巷戰。由於是晚上,能見度低,日軍的輕重機槍封鎖受到限制,而中國軍隊慣用的手榴彈投擲則大顯威力。

見勢不好,日軍慌忙施放毒氣。毒氣固然歹毒,但在這種逐壘逐屋且互相穿插的拉鋸戰中也難逞其技,日軍只好收拾家夥,選擇往西山萬壽宮方向突圍。

4月26日淩晨,城內殘敵被完全肅清,七十四軍收復了高安。

當時的情況下,如果讓日軍在一個地區或一座城池站穩了腳跟,要想硬攻下來是很不容易的。軍委會致電俞濟時,認為在此次高安三失三得的戰役中,充分展示出七十四軍“戰力之精強”,起到了使“敵寇畏懾”的作用。

首先還是要有底氣

奪取高安後,五十一師乘勝向北攻擊,李天霞把全師火炮都集中起來對日軍陣地進行轟擊,不讓逃敵獲得喘息的機會。已進入萬壽宮區域的五十七師一六九旅也來了個迎頭痛擊,兩相夾擊之下,敗逃日軍幾乎崩潰。

突圍出來的敵人與萬壽宮的守軍合二為一,一邊對萬壽宮進行固守,一邊伺機組織反擊。羅卓英下令七十四軍全力攻擊萬壽宮,但因左翼友軍推進緩慢,在奉新一帶的日軍始終可以自由調動,讓七十四軍不能不有所忌憚。

從南昌戰役到南昌反攻戰,大部分中方參戰部隊都是既攻不上也守不住,有的較弱部隊甚至一開場就擺出了一副挨打的姿勢,隨時預備好往後面逃跑。這些弱旅不能往前面撲,導致強軍也不敢冒險輕進,連外國記者也看出,在抗日戰場上,總是“最好的部隊被最壞的部隊拖累”。

七十四軍現在就面臨著這個問題,如果孤軍出擊,很可能遭致奉新日軍的迂回包抄,何況他們本身還得分出相當多的兵力來駐守高安。經過一番深思熟慮,俞濟時決定只抽出一個團支援一六九旅對萬壽宮的攻擊行動,主力則在高安、祥符觀趕建防禦工事。過後不久,羅卓英調來部隊接防了高安方面的部分防務,但友軍的軍事行動仍未有太大起色,奉新方面的威脅也因此始終得不到解除,七十四軍主力只能繼續在原地進行警戒。

俞濟時的顧慮並非無的放矢。5月3日,日軍一〇六師團自奉新進入高安北翼,他們先用少量部隊吸引五十八師的注意,繼而以兩個聯隊的力量猛攻五十八師與友軍的接合部。五十八師三四三團陣地被突破,前沿的兩個連在沒有接到上級命令的前提下便撤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