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危險的境地

麥克阿瑟和“卡斯特”的破譯人員都不會想到,為阻止美軍在太平洋上的迅猛推進,日軍已經制訂了“阿代號作戰”計劃,要在海上與美軍進行艦隊決戰。

聯合艦隊的航母兵力不足,“阿代號作戰”計劃要求使用陸基航空兵來進行彌補。比亞克島位於其設定的決戰海域,島上又擁有三個機場,因此就變得特別重要,幾個星期以來,日軍一直在向比亞克島輸送包括海軍陸戰隊在內的援兵,到第41師登陸時,島上日軍數量已增加到11400人,接近“卡斯特”預估的三倍,且其中三分之一以上是訓練有素的精銳部隊。

比亞克島上密布為叢林覆蓋的蜂窩狀多層洞穴,日軍以洞穴為掩護,有意將美軍放上岸,然後再發起突然攻擊。第41師不幸遭遇了又一個布納戰役,部隊士氣低落,富勒不斷向克魯格請求增加援兵。

盡管證明比亞克的日軍幾乎與登陸美軍一樣多,且島上地形險惡,易守難攻,麥克阿瑟卻拒絕派兵增援,他只是一邊向外發布“肅清殘敵”的消息,一邊怒氣沖沖地責備克魯格:“比亞克的進展不令人滿意!”

發起比亞克島登陸戰的那一周,正好盟軍在諾曼底成功登陸,麥克阿瑟認為若派出援兵,就會讓外界知道,別人慶功的同時,他在進攻上卻遇到了困難,這是一件十分丟臉的事。

麥克阿瑟的虛榮心和好面子,把第41師推向了更危險的境地。

得知美軍登陸比亞克島,聯合艦隊幾乎將部署於中太平洋地區的航空兵抽調一空,加上從日本內陸、馬裏亞納群島和加羅林群島等地抽調的航空兵,全部用於對比亞克島、韋克德島進行轟炸。

比亞克海域的第七艦隊通過對空炮火,積極攔擊相繼趕來增援的日軍飛機,使得日機沒能在比亞克島上空和周圍造成嚴重威脅。受創最重的是韋克德島,機場上停放的60架飛機被全部擊傷或摧毀,另外還有一座彈藥庫被炸彈擊中,彈藥庫的爆炸是如此劇烈,以至於人們還誤以為韋克德島發生了地震。

韋克德機場遭襲,意味著比亞克島的防空力量被嚴重削弱,已經苦不堪言的第41師可能進一步失去空中保障。

萬幸的是,抽調來的日軍航空兵在北方中緯度地區待慣了,不能適應南方的氣候與環境,很多人因患瘧疾或叢林熱病而躺倒,第一周後就無力駕駛飛機了。進入6月,更是發生大面積傳染,這下連沒生病的也難以行動了。

以空襲作為序幕,聯合艦隊發起了代號為“渾”的海上增援行動,其方法與瓜島戰役時的“東京快車”頗為相似,也是分批逐次增兵,不過它們被第七艦隊的潛艇部隊發現了。

潛艇是第七艦隊的“主打產品”之一。麥克阿瑟早在菲律賓時,便擁有當時美國最大的潛艇部隊,來到澳大利亞後,他將潛艇部隊一分為二,一支是遠程潛艇艦隊,負責切斷日軍東南亞的原料通道,另一支是近海防禦艦隊,主要在所羅門群島一帶活動。

基於日本先制造了珍珠港事件,美國海軍部打破常規,下令對日本實施無限制潛艇戰,也就是可以對日本的商船和運輸船進行攻擊,但在很長一段時間裏,潛艇部隊的成效極其有限。一方面是潛艇既老又少,魚雷則因技術缺陷發揮不了威力,另一方面是很多艇長都像原艦隊司令卡彭德那樣膽小怕事,總是縮在家裏,不敢主動出戰。

車輪戰役結束後不久,海軍部給西南戰區增撥了10艘經過改進的潛艇,使第七艦隊的潛艇總數增加到30艘。與此同時,魚雷的技術缺陷也終於得到了解決。

隨之而來的還有人事上的調整,如同讓卡彭德下課一樣,那些好是一餐、不好也是一餐的潛艇艇長大多遭到撤換,被一批年輕有為且富有作戰經驗的青年軍官取而代之。

潛艇部隊的戰績從此大為改觀,僅在1943年下半年,就在東南亞一帶擊沉日艦72艘,其中大部分是重要的運油船。

日軍潛艇也一度風光過,曾擊沉美軍大型航母,然而從瓜島戰役中後期起,便只有充當“海上的士”的命了,反倒是美軍潛艇後來居上,扮演起越來越重要的戰略角色。

執行“渾”行動的日軍增援部隊分三批出海,但是哪一批都沒能逃過第七艦隊潛艇部隊的監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