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思議的山嶺

9月17日晨,美軍向機場邊緣進行擴展,以圖控制整個機場。此時中川做出了一個迥異於以往的戰術安排,日軍放棄了山下的一些據點,井然有序地撤往烏穆布羅戈山,中川認為,這樣可以盡量保存預備隊,以便更好地固守或在適當時機實施反擊。

大部隊撤走後,給美軍造成麻煩的主要是零散的狙擊手。當K連在一處灌木叢下休息時,突然就有一發步槍子彈從斯萊奇的頭頂飛了過去。

一名軍官立即喊道:“他離得很近,趴下!”

霍華德是經歷過格洛斯特戰役的一員老兵,他主動請纓:“我去幹掉他!”

軍官點頭同意:“好,去吧,但自己要小心。”

要成為一個合格的陸戰隊員,必須同時是一名神槍手,否則在新兵訓練營裏就會遭到淘汰。斯萊奇本人就擁有神槍手獎章,不過真正的戰場與靶場還是有區別,老兵在這方面無論經驗還是膽量都更勝一籌。

霍華德抓起半自動步槍,像一個老練的獵人一樣潛入了灌木叢。過了一會兒,大家聽到了兩聲槍響,那是M1式加蘭德半自動步槍的聲音。

日軍狙擊手被霍華德給幹掉了。

戰爭不但需要冷靜,也需要某種程度上的冷酷。有位補充新兵曾問老兵,打中日本兵的時候會不會有不忍之心,老兵斷然回答:“絕不!不是他們死,就是我們亡!”

當天上午,美軍完全控制了機場,而陸戰一團已率先向烏穆布羅戈山的山脊,也就是美軍所稱的“血鼻嶺”發起連續進攻。

按照井上的縱深防禦方案,日軍在灘頭和機場只配置了小部分兵力,為的是遲滯美軍的登陸行動,它的主要防線設於島上腹地,也就是機場以北,其中最嚴密最復雜的一段便是“血鼻嶺”。

烏穆布羅戈山上草木茂盛,加上有意識的偽裝,從外表根本看不出裏面的工事結構,以至於戰前美軍情報部門曾錯誤地認為“血鼻嶺”屬於不易防守區域。事實上,這一帶有500多個天然或人工的巖洞種類繁多,無奇不有,最小的洞僅容一人,最大的洞縱深達150多米。除了人工開鑿的巖洞,日本人還對天然洞穴進行了改良,有些改得比較簡單,有些則弄得非常復雜,幾乎可以用鬼斧神工來形容:電話、無線電、燈光照明、通風設備一應俱全,其中一座洞居然多達9層,出口更是搞不清有多少,把狡兔三窟的概念都甩出去老遠;洞口裝有防護性的鋼鐵大門,只要關上門,不受任何直接火力的攻擊,甚至連火焰噴射器都無可奈何。

與貝裏琉島相比,塞班島和關島的防禦都只不過是小巫見大巫。改造上如此不惜工本,其實還緣於日軍大本營的戰略判斷錯誤。在馬裏亞納戰役之前,他們一直把新幾內亞海域當成決戰地點,因此在物資補給上,帕勞群島就被列為優先,一切人員、武器和建築材料都優先運往了貝裏琉島。

鉆在巖洞裏的日本兵保持著良好的射擊紀律,能夠將手中所有武器都靈活運用起來,只有他們預計自己能使美軍遭受最大傷亡時,才會進行射擊,機會一過,便立即停止射擊,以免暴露目標。

即便美軍發現這些火力點在哪裏,由於珊瑚嶺較為堅硬,也很難將其徹底摧毀,除非艦炮或飛機炸彈直接命中。當陸戰隊員走近火力點,想使用火焰噴射器和炸藥包時,又常常會受到其他火力點的阻撓——整座山嶺都是相通的,攻擊一座巖洞,一打巖洞就會向你開火!

走近不行,不走近也不行。要在珊瑚巖石上挖一個臨時的防護性單人戰壕,幾乎是不可能做到的,這意味著要麽不上“血鼻嶺”,上了之後,性命就不在自己掌握之中了。陸戰一團在山脊上取得任何一個小進展,幾乎都得付出高昂的傷亡代價。

9月18日,以機場為起點,陸戰五團也開始投入到對烏穆布羅戈山區的進攻當中,在他們的左邊,就是向“血鼻嶺”展開攻擊的陸戰一團。

來自“血鼻嶺”的炮擊減緩了五團的前進速度,“從那兒打過來的炮真像地獄一般”,到中午時分,五團不得不停止進攻,爾後又奉命在濃密樹叢的掩護下,轉向其他攻擊目標。

側翼感受到的火力都這麽猛,“血鼻嶺”的攻擊難度可想而知。當K連離開時,從陸戰一團那裏傳來的消息,讓大家既驚恐又憤慨:陸戰一團的指揮官連敵人的影子都見不到,居然就讓士兵上好刺刀進行正面沖鋒。

這不是在模仿日本人的“萬歲突擊”嗎?一個士兵對此評論:“這樣做毫無道理,而且什麽目的也達不到。這是大屠殺!”

另一個老兵跟著說道:“我猜,一些沽名釣譽的軍官就想要一枚勛章,而那些可憐的孩子卻要為此送命。軍官得到勛章,回到美國,就成了大英雄。可是老天,一個把士兵送進屠宰場的人絕不應該是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