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子裏的兩只蠍子

10月7日,五團三營奉命向一個叫作“馬蹄谷”的大河谷發動進攻。在這個幹涸的大河谷裏,日軍部署了無數重炮,必須盡量予以摧毀。

此次作戰采用了步車協同戰術,即由六輛“謝爾曼”坦克對三營進行配合。“謝爾曼”一推進到山洞口,就用坦克炮和機槍進行猛烈射擊,同時步兵也盡一切力量對坦克進行掩護,以防日軍敢死隊揣著地雷沖上來,弄斷坦克履帶。

雖然最終沒能攻下“馬蹄谷”,但陸戰隊摧毀了許多藏有重炮的巖洞,也打死了不少日本兵,應該說是一次比較成功的戰例。

可惜這樣的戰例實在太少,“血鼻嶺”一帶過於崎嶇的地形,常常令坦克無用武之地,大多數時候,步兵們仍然只有用自己的血肉之軀鋪平道路。

讓士兵學會直面現實,一直是美國海軍陸戰隊的特色。斯萊奇加入之前就明白這一點,當時征兵的中士問他:“你有沒有什麽疤痕、胎記或其他特別之處?”

斯萊奇問為什麽會問這樣的問題,中士告訴他:“這是為了等日本人炸掉你的身份牌,我們能在太平洋的某個海灘上把你認出來!”

參加陸戰隊的人均被告知要勇於面對現實,可是他們對貝裏琉島上的這種超常苦仗卻完全缺乏心理準備,包括那些從瓜島、格洛斯特戰役中沖殺出來的老兵。

隨著傷亡不斷增加,陸戰隊員中間開始彌漫著一種絕望感,大家覺得能夠得到解脫的唯一辦法,似乎就是被打死或打傷。

10月12日,K連的這種絕望感被推到了極致,他們的連長、綽號“高射炮”的霍爾丹上尉陣亡了。與漢金斯上校一樣,霍爾丹也是被無處不在的日軍狙擊手擊中的。

霍爾丹是斯萊奇生平認識的最好的陸戰隊指揮官,這名上尉連長集許多優秀品質於一身,勇敢,幹練,正直,威嚴,坦率,富有同情心,正因為如此,他得到了官兵們的愛戴,被視為全連的精神支柱。

現在,這根支柱“嘩”的一聲倒了下去。聽到消息後,斯萊奇無比震驚,刹那間,感到世界已經完全崩潰了一般,他坐在鋼盔上,輕聲嗚咽起來。

每個人都一邊咒罵,一邊揉著眼睛,這群從不輕易落淚的漢子全都在心靈上受到了致命打擊。

此時,一個千載難逢的復仇機會突然從天而降。日軍軍官一般很少出洞,但這一天卻出人意料地聚攏在了巖洞口,並且還坐在樹下的桌子旁吃起了東西。

炮兵觀察員發現後,立即向斯萊奇所在的迫擊炮小隊通報射程。五發炮彈迅速出膛,第一發炮彈不偏不倚地擊穿了樹冠,可惜它是個啞彈,沒有爆炸,日軍軍官趁此機會埋頭沖進了洞裏。

後面四發炮彈也全部命中目標,樹冠和桌子被炸得粉碎,但日軍軍官已經躲到洞裏去了。

黃金機會就此從指縫中溜掉了,像這樣讓人既惱怒又沮喪的事每天都在發生著——你想復仇,想盡快來個了結,答案卻是不可能。

當天,美軍對外發布官方公報,稱對貝裏琉島的進攻階段完全結束,整個戰役已接近尾聲。仍在前線見證死亡的陸戰隊員們對此只能報以冷笑,一個人說:“指揮官如果認為貝裏琉的戰鬥能馬上結束,他們可就都瘋了。”

另一個人嘟囔著:“師指揮所的人應該到這兒來看看,告訴這些該死的日本佬,進攻階段結束了。”

雖然陸戰五團的整個編制仍在前線,但真正能用於作戰的只剩下三營。10月13日,五團三營奉命重新發起進攻,以強化防線。

與戰役初期相比,因為缺乏彈藥,日軍的射擊次數已大為減少,每次發炮也只打幾發炮彈,但作戰效率並沒有隨之下降。只要他們發現陸戰隊運動到一個特定位置,便會用步槍、機關槍、迫擊炮和大炮進行集中射擊,射擊之猛,猶如一場暴風雨驟然而至。

他們就是困獸,已不指望得到島外的增援,或者把美軍趕出島,他們只是為殺人而殺人,除此之外,再沒有更高的目標。

斯萊奇曾在路邊見到三具美軍陸戰隊員的遺體,他們戰死後因來不及轉運後方,全都遭到了瘋狂虐屍,屍體“像被食肉動物蹂躪過”一樣,足見殘余日軍的兇殘和歇斯底裏。

這些情景讓活著的陸戰隊員滿腔憤怒,都恨不得立刻讓這些“斜眼的畜生”(指日本兵)受到懲罰,但大家已經實在力不從心,整個三營的進攻勢頭看上去更像一台破舊的蒸汽機在大口喘氣。斯萊奇後來得出一個結論:造成戰鬥壓力的關鍵因素,不是戰鬥過程本身有多麽殘酷和激烈,而在於戰鬥的時間,顯然,貝裏琉島戰役時間之長,已遠遠超出了陸戰隊員承受力的極限。

10月14日上午,氣喘籲籲的五團三營終於基本完成任務,有如“牽引著一列小車登上一段陡峭的台階”,他們在擴大的防守陣地上堆起了沙包,拉起了蛇腹式鐵絲網。